第00008版:聚焦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厚植双创沃土 培育发展动能
瑞安科技工作续写创新华章
市科技局与兴业银行瑞安支行签约科技金融专项服务
2021年瑞安科创大会(孙凛 摄)
东新科创园(一期)

    ■记者 陈丹丹 通讯员 叶恬汝

    从深入实施创新首位战略到高能级平台“提能造峰”,从企业项目齐头并进迸发科创动能到人才资金等多链条融合发展……2021年,瑞安科技工作多点开花,再添新“彩”。

    这一年,市科技局紧紧围绕“1234科创行动”( 围绕一个中心、实施两大行动、探索三项工作、搭建四类平台),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全面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为瑞安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创新动力。

    当人才、资本、项目纷至沓来,厚植这片宜居、宜业、宜创的沃土,一个多元共生、协同发展、开放包容、活力四射的创新创业新城,正从蓝图走向现实。

    坚持“一把手”抓第一动力

    强化科技工作领导

    比项目、晒指标、督短板。2021年5月26日,我市举行“第一次科创擂台暨‘一区一廊’赛马比拼会”,在温州国家自创区“一区五园”中率先建立“赛马比拼”评价机制,持续掀起科创擂台、“赛马比拼”的热潮。

    据悉,“赛马比拼”评价机制是指建立科技创新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改革、重大政策目标体系,将科技创新工作纳入“十大责任捆绑行动”重点内容及乡镇(街道)重点攻坚项目清单,纵深推进各项举措落到实处,实行定期研究、定期督查、定期通报。

    这是我市建立健全科技创新工作体系的一个生动缩影。除此之外,成立市委科技强市建设领导小组、发布《瑞安市科技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抽调优秀骨干力量组成科技工作专班……2021年,我市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 强化科技工作领导,为科技自立自强筑牢制度和体制机制基础。

    “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2021年,我市继续聚焦人才“第一资源”,建立“最大力度”引才机制,推出人才净流入“十百千万”工程,迭代升级云江汇才40条、人才住房保障369计划等政策礼包。

    得益于政策链的完善,科创人才在瑞不断集聚,全年新增院士2人、省级以上领军人才16人、硕博士365人,柔性招引专兼职工程师2857人,累计引进省级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2支、温州市高水平团队5支,建成院士工作站7家和博士后工作站13家,人才资源总量连续三年居温州各县(市、区)第一。

    聚焦“高能级”建创新平台

    强化科技工作支撑

    2021年,我市加快构建“一城一芯一园一区一会”创新格局,即环大罗山科创走廊瑞安科技城、瑞安东新产城科创园“科创芯”、温州国家自创区“瑞安园”、瑞安智能成套装备省级高新区、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瑞安云江科创大会,通过“五个一”联动强化科技工作支撑,以平台聚合形成“科创磁场”。

    通过做深“科创平台升级”文章,我市依托高能级创新平台突破技术难题,赋能产品迭代、企业转型升级,全力推动科研成果与产业有效对接和成果转化。

    在东新科创园一期,一幢幢流线型立面的楼宇矗立眼前,一片片新植的乔木灌木生机勃发,扑面而来的科技感,预示着不久后,这里将成为一片新兴的科创沃土。

    东新科创园是环大罗山科创走廊重点区块“龙头引擎”项目之一,一期工程总投资约6.2亿元,于2021年8月4日正式开园,引进谷宇院士智能传感器研究院等十大产学研平台矩阵,组建智能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建立2200名工程师库,精准匹配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了“企业出题、政府立题、协同破题”长效机制。

    “以加速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为主抓手,加速汇聚创新资源、创新项目和科技人才,培育发展新动能。”市科技局负责人介绍,聚焦“一区一廊”建设,我市提速建设温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瑞安园”、环大罗山科创走廊瑞安科技城,瑞安智能成套装备高新区荣获“2020年度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突出贡献集体”称号,连续两年排名保持在全省前列。

    “一会一赛”是汇聚创新资本、集聚创新资源、凝聚创新人才的有效手段。2021年,我市承接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的溢出资源,高规格举办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云江科创大会、中国·瑞安创新创业大赛,提供“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生命周期孵化服务,已有超30个双创大赛获奖项目落地瑞安。

    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融合

    强化科技工作基础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主火炬“大雪花”灵巧旋转升降,脱离火炬塔飞向夜空,惊艳世界。这高难度的空中动作背后,蕴藏着“瑞安制造”的硬核科技。

    “我们公司的减速机被安装在主火炬地面装置的后部支点、前部支点、托架滑动、台阶顶升等关键位置之上,可以说是让‘大雪花’动起来的核心设备之一。”浙江通力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项建忠介绍道。

    据悉,通力传动是一家专业从事通用减速机和工业齿轮箱的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的企业,也是国内为数不多掌握全系列齿轮减速机研发的高科技企业。也正是依托不断提升的创新能力,企业得以拿到为北京冬奥会提供减速机配套的“入场券”。

    科技创新实力是工业转型升级的“敲门砖”,而企业则是科技创新的主体。2021年,我市继续大力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双迈进”行动,完成规上工业研发费37.5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预计达3.5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61.38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73.56%,均居温州前列。

    构建企业培育体系,全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8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35家,均创历史新高,累计总数分别达647家、1994家,每千家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27.7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占85.4家,创新型领军(瞪羚)企业数、规上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居温州各县(市、区)第一,建成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3家、省级企业研究院26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43家。

    科技成果转化方面,2021年,我市列入省级网上技术市场产业化项目3项,组织实施发明产业化项目108项(含发明专利112个);实现技术交易总额32.7亿元,排名居温州各县(市、区)第一。

    围绕“十联动”优创新生态

    强化科技工作保障

    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里,可以提供产权交易、投资融资、成果转化、技术咨询等服务;网上技术市场里,企业可以问诊技术难题和技术需求……

    2021年,我市系统性研究出台支持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构建“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这一年,我市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政策,出台企业研发后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卡脖子”技术攻关“揭榜挂帅”项目评估立项和验收方案、网上技术市场成交产业化项目实施管理办法等一揽子科技新政,打造“市县网上技术市场创新赋能”应用场景,列入“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3.0”省级数字化改革试点。

    以技术产权证券化撬动企业创新,我市率先出台技术产权证券化专项政策,积极参与全国第一单银行间技术产权资产支持票据ABN债券及市场资产证券化ABS项目,已帮助13家企业获得科技贷款授信1.6亿元,入选企业数及金额居温州各县(市、区)第一。

    此外,我市引导金融机构加大科技创新支持,投运百亿级云江基金港,成立温州首个科技金融联盟,探索股权债权联动机制,创新推出“瑞科投联贷”等科技金融产品,开辟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低成本融资新路径,并积极探索为绿色“双碳”产业提供融资方式,如“华峰新材料”以16万吨碳排放配额作为质押物获温州首单“碳排放权配额质押贷款”500万元。

    2021科技创新“成绩单”

    ●瑞安排名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第14位,居温州各县市首位。

    ●创新指数排名全省第12位,再次跻身全省第一梯队。

    ●成功入选“科创中国”省级试点县(市、区),系温州市首个也是唯一一个。

    ●瑞安智能成套装备高新区排名居全省第九,获评全省高新区突出贡献集体荣誉。

    ●全市规上企业研发费投入增速、研发强度、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技术交易总额等重点科技指标均居温州各县(市、区)前列。

    ●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8家,累计达647家,总数量再创历史新高。

    ●培育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35家,累计达1994家,取得历史性突破。

    ●瑞立、瑞明2项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瑞安市人民医院与温州医科大学共同完成的研究成果获省自然科学三等奖,为近十年来取得的最好成绩。

    ●成立温州首个科技金融联盟,创新推出“瑞科投联贷”,打通科技金融“高速通道”。

    ●探索数字化改革,“市县网上技术市场创新赋能”应用场景列入省数字化改革试点。

    ●瑞安市水稻、花椰菜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2个示范区成功列入“温州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区”创建名单。

    “一把手”谈实干担当

    市科技局党组书记

    练华伟

    2022年,市科技局将继续实施《打造“创新之城”工作方案》,打好“企业研发大比拼、创新平台大提升、科创人才大赶超、关键技术大攻关”四大攻坚战,争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标兵。

    打好企业研发大比拼攻坚战,实施未来科创企业迭代行动。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支持企业攻关“卡脖子”技术,引导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库,提高科技创新活力,助力科技企业成长。

    打好创新平台大提升攻坚战,实施未来科创平台提能行动。做强“两区一廊”主战场,推进温州国峰电子及半导体封装材料项目等云江科创大会签约项目落地,成立高能级创新平台攻坚专班,提升研发产出率、技术转化率、成果落地率。

    打好科创人才大赶超攻坚战,实施未来科创人才领军行动。建立高层次人才库,创新“人才+项目+资本”,引育海内外创新创业人才,服务本地企业和产业发展;开展科技下乡、科技培训等活动,建立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助力乡村振兴。

    打好关键技术大攻关攻坚战,实施未来科创产业转型行动。聚焦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推进核心技术攻关,建立健全企业创新指数和研发指数评价体系,滚动编制“卡脖子”技术“揭榜挂帅”项目榜单,联动推进瑞安科技大市场建设,持续深化科技金融联盟建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两会进行时
   第00003版:最新闻
   第00004版:聚焦点
   第00005版:聚焦点
   第00006版:聚焦点
   第00007版:聚焦点
   第00008版:聚焦点
   第00009版:聚焦点
   第00010版:聚焦点
   第00011版:聚焦点
   第00012版:聚焦点
   第00013版:聚焦点
   第00014版:聚焦点
   第00015版:聚焦点
   第00016版:聚焦点
   第00017版:聚焦点
   第00018版:聚焦点
   第00019版:聚焦点
   第00020版:聚焦点
   第00021版:聚焦点
   第00022版:聚焦点
   第00024版:聚焦点
   第00025版:聚焦点
   第00026版:聚焦点
   第00027版:聚焦点
   第00028版:聚焦点
瑞安科技工作续写创新华章
瑞安日报 聚焦点 00008 瑞安科技工作续写创新华章 2022-2-1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