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林雨轩
蔡桂顺是上望街道的一位新乡贤,受祖父热心公益、母亲乐善好施品质的影响,将公益事业作为自己的人生志业,立志“做一个有温度的人”。多年来,蔡桂顺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曾八次自费赴台湾探访,带回在台湾的瑞籍烈士和先贤的宝贵资料;组建关爱抗战老兵志愿队,让英雄再次被关爱。
八次赴台探访
带回宝贵资料
抗日战争以来,因各种原因留在台湾的瑞安籍抗战老兵不在少数。蔡桂顺2014年至2019年间八次自费赴台,采访台北温州同乡会及瑞安籍在台人士,收集珍贵资料,带回许多珍贵书籍档案等。同时,蔡桂顺还经历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2016年11月,台北市烈日炎炎,圆山忠烈祠内,蔡桂顺对着瑞安飞云籍烈士蔡桂光牌位,肃穆鞠躬祭拜。这次赴台,蔡桂顺带着我市6名抗战烈士家属的嘱托,替他们在台湾寻找其先人在忠烈祠的灵位,蔡桂光烈士正是其中一位。“返回瑞安后,我将烈士证书带回给蔡桂光的儿子,对方非常感动。”蔡桂顺说,忠烈祠里还保存了很多关于瑞安籍烈士的信息,其中很多信息,烈士的家人也是第一次知道。
在多次赴台探访过程中,蔡桂顺还发现了一位出身瑞安的国学大师林尹。“林尹先生就像是一颗璀璨的珍珠埋在沙土里,他在国学上取得了非凡成就,但在老家瑞安的知名度却不高。”蔡桂顺带着惋惜地说。林尹,瑞安城关人,原籍上望林宅,是瑞安继孙诒让、林损之后的第三代国学大师。林尹曾在北大研习国学,师从近代国学大师黄侃。毕业后,林尹先后在北京、南京、台湾的多所大学任教,一生桃李满天下。2019年11月,通过蔡桂顺的牵线,瑞安市有关部门举行“国学大师林尹先生档案资料捐赠仪式”,林尹先生的手稿、图书、录音等百余件资料从台湾运回到瑞安,并在档案馆设立“林尹专馆”。此外,蔡桂顺还牵头成立瑞安林尹国学文化爱好者微信群,致力于林尹国学的研究和推广工作。
关爱抗战老兵
英雄不被遗忘
多年来,蔡桂顺一直热心社会公益事业。2008年起,他曾和朋友们一起在泰顺县贫困山区助学7年,资助15名贫困孩子顺利完成学业。2013年,蔡桂顺主动报名赴金川学校支教1年,每天来回奔波近百公里,他乐此不疲。
2014年,蔡桂顺随朋友高志凯去探望健在的抗战老兵。回来后,他深受触动,决定跟朋友们一起组建一支关爱抗战老兵志愿队,关爱抗战老兵的晚年生活。“这些抗战老兵年轻时为了民族安危出生入死,他们不怕晚年的艰苦生活,但害怕被社会遗忘。”蔡桂顺说,很多抗战老兵曾隶属原国民党部队,村里人因此对他们存在偏见。“我觉得所有打过日寇的军人都是我们民族的英雄。”蔡桂顺说。
有一位叫包学德的抗战老兵,曾是原国民革命军暂编34师的一名机枪手,他参与过著名的“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湖北石牌保卫战。那场战斗极其惨烈,整整持续了两天两夜,包学德所在连队120人仅剩下他与连长2人。“老人有严重的战争后遗症。”蔡桂顺说,战争的经历让包学德变得寡言、冷漠,晚年生活非常艰难和孤独。志愿队员们第一次见到包学德时,他蜗居在一间陋室之中,并拒绝所有外人进屋。
为了帮助这些生活困难的抗战老兵,蔡桂顺和志愿队员们积极在社会上募捐筹款,用于救助瑞安及周边地区健在的抗战老兵,并推动政府有关部门在物质上救助抗战老兵。蔡桂顺与高志凯的团队还对所有老兵做了采访拍摄,视频资料放在瑞安档案馆永久保存,还先后出版发行了4本有关抗战老兵及抗战史研究的书籍。
经过志愿团队多年的不懈努力,瑞安地区抗战老兵的总体待遇排到全国前列。在包学德生命的最后几年中,除了照顾他的善良乡亲,还经常有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前来为他整修房屋、打扫卫生、嘘寒问暖。
“除了为抗战老兵们的人生末梢增添一点亮色,我们更需要把抗战精神传承下去。”蔡桂顺说,他们还成立了爱我长城志愿队,将关爱的范围扩展到社会弱势群体、退役军人和现役军人及家属,引导全社会形成关爱退役军人的良好氛围。
【人物名片】
蔡桂顺,1972年12月出生,上望蔡宅人。2014年发起创建瑞安市关爱抗战老兵志愿队并任队长。曾获“瑞安市优秀教师”“瑞安市教坛新秀”“瑞安市语文学科带头人”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