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瑞安广阔的田野上,一场了不起的改革令人振奋。这个改革就是在原来一年只种两季水稻的基础上,通过种植良种、全程机械化生产,增种一季经济作物,实现“一年三种”。这一改革了不得,共计10万亩农田粮油和经济作物生产双丰收,农民今春可望增收超亿元。
无论是乡村振兴或者说新农村建设,改革创新是重要的前提和保障。没有改革创新,就没有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农村发展。这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全国性的改革,源自农村。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激活全国一池春水。说一千道一万,农村改革的关键是向土地要效益。土地是农民的依靠,是生存的根本。过去农民为什么守着田地吃不饱肚子?这是因为过去吃“大锅饭”,农民对田地没有自主权,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土地的效益因此得不到很好发挥。土地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广大农民真正成了土地的主人,以空前高涨的热情,为脚下的这片土地尽情挥洒汗水,倾注心血,土地也是有情的,不断以丰收回报主人的付出。
科学在发展,社会在前步,农村改革更不应止步。过去人们有句常挂在嘴边的老话,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无农不稳。无农不稳,这句话是绝对正确的,也是永远不会过时的,没有农村的发展,就没有全社会的进步。土地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是通过一项好的政策,激发土地效益。农村的发展,就是看土地上的收获,袁隆平杂交水稻研究成功,让粮食生产翻番,实现土地效益更大化。但土地效益永远只有更大化,而没有最大化。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无穷尽,因此改革创新也无止境。瑞安田野上的“一年三种”,就是农村改革发展的新成果。
中国的改革发展源自农村,痛点和难点也在农村。一方面,这是由地理环境和人的受教育程度决定的,另一方面,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耕社会,一些固有的、落后的观念根深蒂固,束缚人的思想。在农业生产上,人们的一些观念其实是被动、消极的,比如“靠天吃饭”。但现代科技的发展,让农业种植已经完全可以做到不受天时的影响,就拿人们吃的东西来说,早没了四季之分,春天能够吃到过去秋天才有的东西,冬天也能吃到过去夏天才有的东西。改革之首是人的观念的改变。沿海瑞安,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观念大胆,意识超前,赢得了很好的发展,成了东海之滨一颗耀眼的明珠。欣喜的是,富裕的瑞安,没有因富而丧进取之心,或裹足不前,田野上的“一年三种”改革,就是一场新的“土地革命”。
这一改革告诉我们,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农村大有可为,我们既需要有仰望星空,研究原子弹的科技人才,同时也要有脚踏实际,研究母鸡下蛋的科技人才,有天才有地,有地才有天,这是相辅相成的。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离不开科技和人才两轮驱动,希望有更多科技人才成为“接地气”的研究者、创新者。
农村的改革发展,一切是为了广大农民群众,一切也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群众。我们要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田野上的变化,引导他们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打破固有思维,成为农村改革发展的积极推动者、大胆实践者。春天里,瑞安田野上那一片片油菜金黄,是希望之花,是广大农民群众幸福生活美如画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