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潘敏洁
疫情之下,核酸检测始终是精准防控的有效手段。对于我市普通市民来说,从采样到收到检测报告,正常时间为24小时;对于密接和次密接者,6小时内就能收到高效、准确的核酸检测报告。每一份报告的背后都有一群坚守“疫”线的医护人员和幕后英雄PCR检验人。近日,记者采访了这群人,他们为核酸标本接力,形成“硬核力量”,合力筑牢“外防输入、内强管控”坚实屏障。
“疫”线采样
他们与病毒比拼速度
“你好,我是平阳坑镇卫生院的医生,来为你做核酸采样。”3月21日上午,该院医务科科长陈天冬上门为居家隔离人员做核酸采样。此前他还在平阳坑高速口的核酸采样点值夜班。全市高速口实行24小时核酸采样,平阳坑高速口由平阳坑镇卫生院的24名医护人员轮班值守,陈天冬把最难熬的夜班安排给了自己。“曾持续忙了36个小时未合眼。”他说,这样昼夜不停的工作状态,几乎成了他们的日常。
“来,张开嘴巴,头向后仰。”这样一句看似轻松的话语,市第三人民医院的急诊护士金媚玲每天要重复几百次甚至上千次。去年11月起,该医院的80位医护人员入驻动车站,负责全站的核酸采样工作。他们总是从清晨最早一班车到来前就已就位,忙到夜里最后一班车才离开。日均采样量达3000多人次,高峰期高达5000多人次。“防护服的穿脱很不方便,我们都怕因上厕所而耽搁了采样进度,所以都不敢喝水。”金媚玲说。在凛冽的冬日,他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会热得汗流浃背甚至捂出痱子,更不要说即将到来的炎炎夏日了。
扫温州防疫码、消毒、咽拭子取样……昨日,在市人民医院万松院区,该院输液室护士长何素荣娴熟操作,小心、迅速地将长棉签伸进采样对象咽部,尽量减少他们的不适感。除了日常的核酸检测外,该院还打造了一支核酸采样应急队,并对全院的医护人员进行核酸采样培训,只为医护人员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目前,我市在高速口、动车站、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服务点、隔离点等地设置了70多个核酸采样点,共有800多位医护人员参与核酸采样。近来我市加大群众“愿检尽检”工作力度,目前我市日均采样量达4万至5万人次,高峰期达6万多人次。
“幕后”检测
他们与病毒近身搏斗
采样后,核酸标本去了哪里?原来,它们由核酸标本运送车辆护送至全市各检测机构,交由幕后英雄PCR检验人检测。PCR检验人不像医生护士那样在台前被人熟知,他们的艰辛鲜为人知。
标本消毒、编号、灭活、病毒核酸提取、反应试剂配制、PCR扩增、结果读取……虽然这样的操作已经重复了千遍万遍,但市疾控中心PCR检测负责人陈志雄和同事们仍慎终如始。该中心主要负责全市的隔离点和应急核酸标本检测,实验室实行24小时运转,11名检验人实行三班倒工作制。
PCR实验室是密闭负压的环境,检验人要穿着防护服在狭窄的空间里连续高强度工作。从进入实验室到换班的8小时里,陈志雄他们像钉在了凳子上,忍受口渴、饥饿已是家常便饭。他们虽不和患者接触,但却与病毒近身搏斗。因为每一份核酸标本都要经过10多道操作步骤,如果提取核酸过程中操作不当,标本中的微粒便会飞溅到空气中,感染风险极大。尽管又累又危险,但他们从未有怨言。因为他们深知,只有及时准确拿出核酸检测结果,才能真正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精准防控措施。
目前,我市的检测机构从原先的市疾控中心1家增至6家,共有125名检验人参与核酸检测工作,日均检测1.2万至1.5万管核酸标本。此外,我市正在建设2个核酸检测基地,建成后日检测能力将增加10万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