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3版:在现场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冒充“京东金融客服”诱骗
10天3人被骗86万多元

    本报讯(通讯员 丁传统 记者 孙文静)如今冒充客服诈骗不再“局限”于以商品有质量问题或快件遗失等为由,而是衍生出一系列不同手法,升级后的套路更隐蔽,迷惑性也更强。近期,就有骗子瞄准了“京东金条/白条账户业务”,冒充京东金融客服,以“注销网络信用账户”为由,一步步诱骗受害人从其他各大网贷平台借贷转账到指定的银行账号,随后消失不见。10天内有3名瑞安人被骗86万多元。

    3月8日,东山街道的苏女士接到自称“京东金融客服”的电话,称京东金条的活动出现问题,要求将之前账户绑定的银行卡全部解绑,否则将影响个人征信。对方还准确报出了苏女士的个人信息以及家庭信息。

    信以为真的苏女士在对方的诱导下开始操作,先加入对方的“钉钉会议”,根据指示分批将46.9996万元转入对方指定账户。当她意识到不对劲后,才幡然醒悟,报了警。

    3月16日,安阳街道的贾先生接到自称是“京东金融客服”的电话,称其曾经在京东上贷款,现在可以注销贷款记录,需要其配合操作来注销。客服又通过钉钉联系他,在客服一步步指导下,贾先生分别在支付宝借呗、微信微粒贷、京东白条上贷款5000元、34000元和7500元,并将贷款的资金转到指定账户上。整个过程中,他以为自己是在操作“注销网络信用账户”。不久后,他就再也联系不上客服,发现被骗时共损失4.65万元。

    3月18日,仙降街道的朱女士也接到了自称是“京东金融客服”的电话。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套路,朱女士先后分3批将20万元、10万元和5万元转账给对方指定账户,之后发现被骗。

    警方分析,该类诈骗有以下套路:

    1. 冒充“京东金融客服”,取得受害人信任。对方能准确报出受害人的个人信息骗取信任,表示如若不注销京东白条就会影响征信,进一步施压制造受害人恐慌。

    2. 以指导操作为由,引导受害人下载“钉钉”“腾讯会议”等软件,开启屏幕共享功能。

    3. 引诱受害人借贷,贷款转到指定银行账户,直至受害人意识到被骗才罢手。

    警方提醒:接到陌生电话称自己是京东金融等平台客服要注销网络信用账户的,要注意甄别,应登录官方网站核实,切勿轻听轻信。涉及身份证号、验证码、银行卡号和密码等信息,一律保密,更不要将钱转入指定账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在现场
   第00004版:最新闻
清明饼飘香,你吃了吗?
巨幅彩石镶嵌《清明上河图》惊艳亮相
10天3人被骗86万多元
晴好天气承包3天假期
瑞安日报 在现场 00003 10天3人被骗86万多元 2022-4-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