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麻胜聪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上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切实把信访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真正聚人心、得民心,进一步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详见瑞安日报4月14日头版头条报道)。
办实事、解难题是基层政府的基本职责,也是基层领导干部的本分,事关发展大局,事关民生温度,事关党群、干群关系,各级领导很重视,群众也特别关注。特别是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时期,群众生活的安危冷暖更应引起重视、放在心上,为民解难应成基层治理的“必答题”。笔者认为,不妨从“三个用”入手,把为民解难工作落实到行动上。
一是为民解难须用心。难题,顾名思义,就是难以化解的问题。古人云:“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可见,难与不难,是否解决,取决于为与不为,取决于基层政府的宗旨意识和执行力。“事不避难、知难不难”,如果放着问题不解决,难题只会越积越多,成为棘手的历史遗留问题,引发群众强烈不满,从而成为信访的苗头。因此,要深入一线,直面难题不回避,真心想办法解决,敢于打“蓝脸”。只要干部心系百姓,用心化解困难,不畏艰险、不怕阻挠、迎难而上,相信难题定会迎刃破解。
二是为民解难须用情。当前,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群众生产、生活等方面面临的难题不少。对于这些难题,要深入群众,带着感情去破解,用群众的方法解决群众的问题,也可以借鉴龙湾永中街道的“周二板凳日”的做法,在面对面沟通中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不能绕道走,搞形式主义欺骗群众的感情。
三是为民解难须用力。解决难题必须要有力度,不能隔靴搔痒,停留在表面功夫。有句老话说“老大难,老大难,老大一抓就不难”,各基层政府的“一把手”要切实负起责任,把自己摆进去,一竿子到底抓落实,制定破解计划,落实任务清单,倒排时间表,逐件逐步地抓落实,不开“空头支票”。同时,对为民解难工作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搞一阵风、龙头蛇尾,要用解难的结果检验干部的工作绩效,以解难的实效取信于民。
笔者认为,只要用心、用情、用力为民解难,定能消除群众的后顾之忧,赢得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真正为群众搬走心中的“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