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丹丹 通讯员 童锦琼 冯小微
“实干兴邦,耐久流传”。走进浙江邦耐鞋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邦耐鞋业”)厂区办公大楼,苍劲有力的八个大字映入眼帘。“20多年来,邦耐之所以能够凭着一双胶鞋走天下,离不开这八个字。”邦耐鞋业董事长金美福有感而发。
凭借品牌战略,走出差异化竞争的发展新路;逐浪“国潮”,打造“中国胶鞋行业快时尚领导品牌”……近年来,邦耐鞋业凭风借力,实现逆袭,这背后藏着怎样的奥秘?
告别“蜗居”,向土地要效益
1991年,金美福的父亲金笃权创办瑞安市革兴胶鞋厂,成为仙降街道较早成立的制鞋企业之一。在生产经营中本着“精益求精”的质量方针,企业逐渐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1996年成立仙峰胶鞋厂,短时间内快速发展壮大,为后续邦耐鞋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1999年,金美福结合父辈经验,创立了瑞安市正泰鞋业有限公司,任董事长。2004年,瑞安市正泰鞋业正式更名为浙江邦耐鞋业有限公司。当时,企业“蜗居”在一块占地面积约4亩的工厂里,只有2条生产线,小舞台无法施展手脚。
“土地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金美福决定向土地要效益,走出了关键性一步:2006年,邦耐鞋业搬至面积20亩的“新家”,增添两条生产线,改善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加快企业技术改造速度。
2009年,邦耐鞋业启动厂房改造,挖掘用地存量,向低效改造要空间,生产线扩至8条,建筑面积3万余平方米。“原地增容后,鞋子日产量两万双以上,实现了‘不增土地增产能’的目标,为企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支撑。”金美福说。
逐浪“国潮”,向品牌要发展
和我市多数制鞋企业一样,起初邦耐鞋业也是以单纯的代加工、贴牌为主,没有叫得响的品牌;出口增长主要靠数量,整体利润率不高。这让金美福意识到,没有自主品牌和企业特色,迟早会被淘汰。
“鞋企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必须转型升级。要想实现行业突围,实施品牌战略至关重要。”金美福说。
近年来,邦耐鞋业逐浪“国潮”,朝着产品系列化、渠道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创立自主品牌“邦耐”“汤米兔”,由加工制造向创新设计转变,逆势突围,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国内外市场逐渐站稳脚跟。经典低帮、流行高帮、松糕底、反绒系列……产品线日益丰富,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味,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竞争的发展新路。
求新求变,向智能要动能
求新求变,一直是刻在邦耐鞋业骨子里的基因。
去年,企业通过智能化改造,对车间部分生产线进行智能改造,推动制鞋行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升级。
“招人难、人工贵倒逼着鞋企‘机器换人’,尤其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让越来越多的鞋企意识到必须朝着智能化转变。”金美福介绍,如今,邦耐鞋业的生产车间内,已不是以往“人工缝线、手工上胶”的模样,一些工艺要求较高的技术岗位,改由智能设备执行。
节省了生产空间,又减少用工成本,产能还大幅度提升……通过引进局部自动化设备,邦耐鞋业尝到了智能化改造带来的甜头,也坚定了金美福对企业未来发展的设想:持续投入,走智能化、数字化之路,实现原材料供应、生产、仓储物流的多方联动,为企业发展添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