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7版:玉海楼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整个清朝296年,温州就出了这么一个探花
孙希旦:一枝文笔插隆山
位于瑞安中学的探花楼
扫一扫,看图文

    一

    孙希旦是清代温州科考的最高成就者。你要知道,整个清朝296年,温州就出了这么一个探花。当然,这和南宋没法比,整个南宋温州有五名状元。这似乎与地域、范围及考试的地点都有关系。南宋时,考点在杭州。清时则在北京,相隔千山万水哩。

    孙希旦(1736-1784),字绍周,号敬轩,乾隆四十三年(1778)廷对第三名,授翰林院编修,武英殿分校兼充国史三通二馆纂修官,著有《礼记集解》《敬轩文集》等。

    孙家世居陶山桐田垟,人称桐田孙氏。当我和凌峰站在桐田孙氏宗祠时,祠里的布展很多都与孙希旦相关,有轶闻、考证、传记、地图等。看来,他的后人并没因时间的流逝,而遗忘了他。

    我看到墙上有一则轶闻:“(公)幼有异禀,读书三四过辄成诵。父珠初以老学不遇,祈梦于圣井山许旌阳祠,梦神抚其背呕出心肝纸上。珠愕然弗怡,时希旦方娠及生而颖异绝人。乃悟曰纸者子也,此欲我成此儿耳,辄闭户课。希旦读年十二补县学生。”圣井梦兆,历朝历代都有,这也算是一则名人之异闻,可惜没有注明材料出处。嘉庆《瑞安县志》卷八之人物志,却可与之对应:“希旦自幼敏悟嗜学,于书无所不读,工诗、古文辞。年十二,补博士弟子员,每试辄冠军。诸城窦副宪负文章盛名,视学两浙,希旦时方弱冠,即以古作者期之。”

    那么,这位学霸,当年为家乡留下什么诗了吗?

    据桐田族谱记载,孙希旦“探花第”离宗祠不远,到飞云江也就百来步。他有《江上》一诗:“白马祠前沙作堆,祗陀山外暮潮回。春光三月天风好,吹送归舟点点来。”白马祠即白马殿,离宗祠不远。祗陀山,实为浮龟山,民间称塔山,上有祗陀寺。这诗就是描摹暮晚,渔舟点点满载而归,江风送爽,畅美无比的情形。写的就是家门之景。

    《舟中遇大风雨》:“半壁犹斜月,中宵有骇雷。大风横海起,骤雨压山来。暗想天吴出,旋闻铁骑回。孤舟揽衣坐,变幻亦雄哉。”桐田人家,出门常坐船,孙希旦亦然。诗中的“天吴”,为传说中的水神,它人面虎身,是古吴人的崇拜物与图腾。一场风浪,让诗人留下了一首诗。

    《自县城还家舟中遇大风》:“黄云满天北风急,江中白浪作人立。浪欲簸舟如弄丸,扑面沾衣水波入。行人恐惧蛟龙喜,鬼伯相驱在呼吸。呜呼人间行路难,离家咫尺犹如此,出门何处无波澜。”东瓯诗人写诗风格偏婉约,孙探花这二诗是其中难得的雄浑之作,且充满了浓郁的天象气息与人生体验。

    二

    为了更好地了解孙探花,这次我们专程翻看了孙氏族谱。意外发现了三组《桐江八景》。桐江在哪里?古时的桐田这一带飞云江即桐江也。诗分五绝、七绝、七律,共24首。我想,一般的家族,一组已是了不起,孙家竟然有三组,探花家族名不虚传。

    《衹陀晨钟》云:“庄生睡足蝶无踪,忽听衹陀晓寺钟。清韵萦迂来枕畔,想因度竹复经松。”此诗用了庄生梦蝶的典故,又把钟声的萦迂曲折回旋,写得清莹似水,宛若慢慢深入人心的过程,相当见功力。

    《塔影文峰》诗:“浮图高矗水云间,恰是桐江学海关。青影迢迢何所似,一枝文笔插隆山。”天气好时,站在桐江是可以看到十里外若隐若现的隆山塔的,此诗奇特之处是作者竟把它想象成文峰一枝笔,高矗在水云间,真是牛。

    五绝中,《闸水悬流》也不错:“闸水春来急,悬流昼夜喧。文鳞跳六六,端的是龙门。”文鳞,指鱼。六六,为鲤鱼别称。作者用夸张的比喻和诗家浪漫想象,生动逼真地写出了陡门水深流急的奔腾壮观气势。

    有人认为,8首七绝为孙希旦所作,8首五绝是孙裕昆(孙希旦曾孙)之作。这真是个意外之喜。不过遗憾的是,因为历代族谱遗失修补缘故,后人已无法确认这些诗作者了。

    三

    为寻找孙希旦诗意,我们从桐田出来,又去造访宝方寺。

    坊间传说,孙希旦曾在宝方寺、陶尖庙读过书。宝方寺在陶山瓷窑村,始建于后晋天福年间,孙希旦曾为这座千年古寺写下四首诗。

    《初到宝方寺寓斋作》:“龙宫构岩曲,禅房挂木杪。来此非世情,萧然寄尘表。邱壑既逶迤,庭阶亦窈窕。步屧云气随,把酒岚光绕。涓涓石上泉,濯濯烟中筱。寝兴惬静便,游眺极缥缈。梵响度初月,天花落清晓。庶将求无生,一悟谢纷扰。”这是孙希旦初宿宝方寺时所作。细读,他好像在辩解着什么。他说,我为什么到此啊?因为这里环境清幽,可使人神游天外,领悟天地之真谛矣。宝方寺一度被福泉林场占用,近十余年才逐步重建。

    《宝方寺竹》:“雪节霜枝压梵檐,沉沉苍玉立寒烟。分明一幅萧郎画,挂出江南暮雨天。”萧郎是个典故,与唐诗人崔郊有关。传说崔郊之姑有婢女,后卖给连帅,崔郊十分思慕她,因赠以诗,其中有:“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自此后世以“萧郎”指代美好的男子或让女子爱恋的男儿。当然,此诗用以比喻竹子的潇洒丰姿与飘逸风度,从诗中看,庙宇四周植满了青翠的绿竹,这方外之地,竹枝萧萧,显得秀逸而有神韵。

    《宝方寺夜中有怀舍弟》:“独宿招提境,寒宵客易愁。草深鸣蟋蟀,月黑叫鸺鹠。已失联床兴,谁同秉烛游,遥知千里梦,应到碧峰头。”其实宝方寺距探花家也就几里地,为了读书,他甘愿寄宿在清寂寺院里,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尽管思念家人,他还是坚守着。此诗既写兄弟情深,又侧面反映了他苦读的恒心与决心。

    《宿宝方寺》:“碧嶂澄潭绕仁城,禅房深处景尤清。千峰日落人初到,上界风高钟忽鸣。窗外星河低夜色,山中梧竹借秋声。飘然不作人间梦,疑有莲花脚底生。”诗人在诗中极力赞颂庙宇的清绝,尽显佛门的幽静与禅意。

    游逛了一圈,陈秀媚居士热情地邀我们喝茶。言及宝方寺与孙希旦,陈居士打算在寺里建一座孙希旦书院,这消息让人欣慰。于是我给她出点子,可在寺里适当种一些竹,比如斑竹、紫竹等,以恢复昔日的荣光。

    我们坐在香房,边品茶边读诗,这四首诗属佳品,它们所生发出来的画面,真的很美。

    四

    回程又赴隆山。

    因孙希旦写有一首《隆山望海》诗:“隆山屼立江水上,东望大海何渺茫。世宙局促不展眼,到此心目森开张。南极交广北辽碣,穷发一气连苍苍。浮天坼地浴日月,齐州九点真一航。三韩日本在何许?奚啻稊米抛神仓。廓然眼底无一物,但见万里生秋光。波涛汹汹忽奔走,天风习习来扶桑。此中岛屿信茫昧,窟穴往往奸徒藏。即今舟师巡哨若棋布,颇闻儿戏非周防。亿兆幸承清晏福,衣袈之戒安可忘?呜呼,衣袈之戒安可忘,独不见,昔年海氛恶,澎湖遗孽曾披猖!”

    诗意豪迈而旷达,比之写“风雨”的二诗,这首更加激荡而大气,情感也更加饱满。现在的隆山,已望不到大海,但读此诗还是让人心潮澎湃,它体现了一种豪迈的人生态度,又具有一种海防忧患意识。这种情感,就是在今天也具有积极意义。

    五

    晚上,读到清代诗人蔡英的《过宝方寺孙敬轩先生读书处》:“峭壁倚禅关,苍松路几湾。新晴添竹粉,过雨长苔斑。书榻藏云古,僧钟傍午闲。数声啼鸟好,春尽落花间。”古时的宝方寺真的是很美的!有意思的是,蔡诗人还特意点出了竹子。我就在想,如宝方寺真植了竹子会怎样呢?

    生而有节,苍劲洒脱,清挺俊逸,高风亮节的竹子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经信之窗
   第00003版:最新闻
   第00004版:百姓事
   第00005版:有话说
   第00006版:财富榜
   第00007版:玉海楼
   第00008版:瑞安企业家
宋窑古道
孙希旦:一枝文笔插隆山
瑞安日报 玉海楼 00007 孙希旦:一枝文笔插隆山 2022-5-2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