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他们曾是军人,把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铁打的营盘”。脱下军装,他们身上的军人本色继续在各个岗位熠熠生辉,用行动践行“退役不褪色”的铮铮誓言。
即日起,本报推出“闪光的退役军人”栏目,走进这群爱岗敬业、创业致富、无私奉献、热衷公益的退役军人,讲述他们退役后的精彩故事。
■记者 苏梦璐
他曾是玉海街道东门社区居民心中的好支书,身兼多职,负责禁毒、调解、消防工作,现在是退役军人薛进兴工作室调解专员;在疫情面前,他没有退缩,毅然进入集中隔离点任信息员,为我市防疫工作出力。
两年军旅生涯,铸就了薛进兴坚毅果敢的性格。今年已是花甲之年,他依然满怀激情,斗志昂扬。
从退役军人到社区支书
履职15年化解社区难事
“父母是从事社区工作的,我从小耳濡目染,对社区蛮有感情的。”2004年12月份,经过选举,薛进兴担任玉海街道东门社区党支部副书记,负责综治、禁毒和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为此,他放下手中的生意,一门心思做好社区工作。
有一次,虹桥南路一户居民到社区反映,称楼上住户晚上故意敲水泥地板,屡次劝说都没有用,影响睡眠。得知这一情况后,薛进兴立即打电话了解情况,才知双方都有做得不妥当的地方,随后他对双方进行耐心劝导、指正错误,这起邻里矛盾纠纷很快得到化解。
“化解邻里间的矛盾没什么诀窍,就是将心比心,跟居民熟悉后,他们信任我,碰到事情愿意找我解决,我是很开心的。”薛进兴说,细心、坚韧、执行能力强,以及保持为民服务的初心,这些都是在部队里学到的,在社区工作中相当受用。
在社区调解工作中,他坚持“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原则,做到早了解、早发现、早调解。在他履职期间,东门社区共发生邻里纠纷100多起,全部调解成功。
在他的努力下,东门社区多名吸毒对象脱离毒瘾,该社区多次获得禁毒先进单位称号。他还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对300多间出租房和合用场所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立即督促房东及时整改。
“老娘舅”、社区消防大使……这些都是居民送给薛进兴的“美名”。如今,花甲之年的他仍闲不下来,继续充实退役后的生活,让日子变得丰富多彩。
成立工作室
“老娘舅”有了专属调解阵地
2019年“八一”前夕,退役军人薛进兴工作室揭牌成立,这是我市首个以退役军人个人名义命名的调解工作室。他卸任东门社区党委副书记(2018年社区党支部改为社区党委),专职从事涉军调解工作。
据悉,该工作室为我市退役军人提供权益保障、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心理疏导、矛盾纠纷化解等定制化服务,这里也是退役军人维护权益的保障站、法规政策的宣传站和诉求反映的联络站。
15年的社区工作经历,让薛进兴积累了不少调解纠纷的经验。“我和调解对象一样,都有从军经历,有共同语言,矛盾调解会更加顺利。”他说。
某军人家属在菜市场经营一摊位。去年8月底,菜市场一经营户以军人家属挖走自家客户为由,多次公开辱骂,后发生肢体冲突,致使该军人家属多处受伤,经营户未承担应有责任。薛进兴得知后,第一时间来到军人家属家中了解情况,并于9月10日展开调查,切实保障军人家属的合法权益。
“退伍老兵做调解员,工作室就有了‘兵味’。”他表示,平时基本在工作室里,有需要的人都可前来咨询相关事宜,他也会全力提供帮助。
筑牢集中隔离点安全防线
“疫”线信息员尽职尽责
今年4月27日至5月12日,薛进兴进入我市一处集中隔离点,担起了信息员的工作。据悉,这是他第四次进入集中隔离点工作。
信息员工作千头万绪,第一道就是查清被隔离人员的详细信息,包括姓名、年龄、籍贯、原住址、身体状况、核酸检测情况等。
每天上午,薛进兴就要一直对着电脑屏幕,守着电话。“录入被隔离人员的信息,听起来简单,操作起来可不容易。个人信息繁多而复杂,比如根据密接、次密接等不同情况,把他们分配到不同区域的房间。录入信息后,还要每天分配核酸检测的时间。”他告诉记者,由于每个类别人员核酸检测时间不同,要求信息录入精确及时,更新速度也要快,统计完成后再及时通知。统计结束后,每天还要向平台传送信息。隔离期限过后,及时通知工作人员进行消杀整理等,以备下一拨隔离人员使用。“每个环节都要细心准确,容不得半点马虎。”他说。
由于打字速度比不上年轻人,他经常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加班制作表格,提早输入信息。他笑道:“俗话说笨鸟先飞,我早点干活,就不容易掉队了。”
工作量大的时候,他从早上7时许一直忙碌到深夜才能休息,最忙的一天填写、核对了近200份表格。
像薛进兴这样的退役人员,在我市还有很多。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他们投身抗疫一线,用坚守和担当编织坚实紧密的疫情防控“安全网”。
[人物名片] 薛进兴,共产党员,1962年9月出生,1980年10月入伍,1983年10月退役,曾获瑞安市首届最美退役军人、瑞安市疫情防控先进个人和“最美瑞安人”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