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孙文静)第22届亚洲物理奥林匹克竞赛日前闭幕,中国队拿下7金1银,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其中,瑞安学生王梓人以亚洲第二名的优异成绩斩获金牌,总成绩名列中国队第一。
据悉,此次竞赛在南开大学举行,由印度教师协会(IAPT)与印度Graphic Era Hill大学(GEHU)联合举办,共有27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名代表参加。
近日,记者在瑞安市新纪元实验学校见到了回母校探望老师的王梓人。一米八六的个子,清秀的脸庞,厚厚的镜片也挡不住他的阳光气息。
“理科是层层递进的,关联性特别强,要不停探索,我喜欢学习完新知识后,再回顾以前学过的内容,会发现得到了升华,每天都会醍醐灌顶,乐趣无穷。”谈起学习物理,腼腆的王梓人眼里瞬间闪着光,抑制不住兴奋。
2016年,王梓人在瑞安市新纪元实验学校就读初中,初二因优异成绩被温州中学提前录取。2021年12月底,正值高三的他入选国家物理奥林匹克集训队,并被保送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班。
其实,王梓人的学习之路并不是一路畅通,也不是天生的“学霸”,小学成绩平平,初一时某次考试成绩处于班级中下游。从那时起,他开始反思,学习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真正决定自己能走多远是自身。
高中期间,王梓人学习认真刻苦,一边学习文化课,一边兼顾物理竞赛。谈起学习态度,他直言,学习中遇到很多困难,成绩也有起伏,能够不断进步来自他对于自我认知的觉醒,只有经历起伏才有可能看清自己,激发斗志。
李敢才是王梓人的初中班主任,他回忆,这孩子刚入学时成绩不算拔尖,但满怀对学习的热情,尤其对理科感兴趣,喜欢和同学研究竞赛题目,肯钻研,够自律,也不偏科,全面发展,会打排球能唱歌,样样都拿得出手。初二下学期被温州中学提前录取后,王梓人还用一个月时间自学完了高一上学期的物理和化学。
王梓人的爸爸王海洲坦言,自己和妻子都是普通上班族,在学习上对孩子最大的帮助就是提供了宽松的教育环境,以鼓励为主,培养孩子自信。得知儿子被清华大学录取后,王海洲经常嘱咐他:“哪怕去了清华还是要保持平常心,要好好利用这个平台提升自己。”
这几天,当同龄人忙着参加高考时,王梓人已经开始自学大学课程,并准备于9月前往清华大学开启大学生涯。他谦虚地表示:“去了清华大学可能竞争会很激烈,利用假期先把大学内容做好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