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峰云
我们一家,四口人,父母亲、弟弟和我。一个平平凡凡的家庭,但在这平凡的背后,有着一个并不平凡的奋斗故事。
父母亲晚婚,婚后第二年生下了我,不久弟弟也来到了这个世界。父亲多兄弟,而上辈本是种田世家,当然无多少财产。分家的时候,我们家得到了半间破老屋和少得可怜的一点生活用品。父亲至今回想起来,还满是辛酸:“那时候,连一个水缸都是从别人家借的呢!”
艰难的生活重担,父母亲就这样默默地承担起来了。两人风里来雨里去,为家庭生计奔波着。父亲在外种地,母亲在内操持家务,日子也好像一天天好起来了。
可是不久,父亲得了肝炎。医生嘱咐说,至少要休息半年,才能慢慢地恢复,在这半年内不能再干一丁点重活。这对于我们这样的人家,无疑是雪上加霜。父亲可是我们家庭的支柱和靠山啊!
正当家庭陷入危机时,母亲勇敢地挑起了全部的生活担子。她不仅要同男人们一样上山下地,为几分地而苦苦折腾,而且还要为支撑一个家庭费心。为了给父亲买药和减轻全家的经济负担,母亲省吃俭用,穿的衣服补丁打着补丁,甚至舍不得买五分钱一个的鞋帮来修补她那双裹不住脚的布鞋。她想方设法为家里增加收入,打柴、捡破烂、养鸡养鸭……她比别人多花了好几倍的努力,自己也一天天地消瘦下去了。
有天晚上,我在睡梦中被一阵争吵声惊醒。原来母亲想买一头牛来饲养,父亲不肯,他担忧母亲的身体,不希望她再多一份劳累。但是,母亲并没有听从父亲的劝阻,第二天便从外祖父那里借了一百块钱买了一头小荷兰牛。于是,拔草、喂牛等差事,又排上了母亲的日程。
日子过得相当快,我们兄弟俩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慢慢地长大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们很想替父母分担点劳累,但是他们坚决不同意。他们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就是讨饭,也要供你们兄弟俩读书!”
生活有时候是无可选择的。而我们唯一能够做到的也只有在读书这件事上给父母一些回报。所以,我们兄弟俩学习非常用功,而且成绩也不错。从小学到初中,我一直都是三好生,弟弟也差不多。
在学习方面,父母对我们很大方。当我小学将毕业提出要转到区小时,父母二话没说就同意了,尽管他们明知这样做将加重家庭的负担。从此,我整个初中阶段便都是在“游击式”的学习生涯中度过(因为学校无宿舍,不得不辗转着寄住在别人家里)。尽管当时的环境那样不如人意,饱尝了寄人篱下的滋味,但我的心头始终抱着信念,因为“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
我和弟弟接二连三所取得的成绩也确实令父母兴奋,当我初二因成绩优异而被获准免除学费时,平时不善言语的父亲激动得热泪盈眶。
初中毕业的时候,我本想报考中专,以减轻家庭的负担。但父亲劝阻了我,他说不想因此而误我的前程。遵照父亲的意见,我最后还是报考了重点中学。这时候,弟弟也上了初中,学费及日常生活费陡然增加,父亲和母亲不得不背井离乡,到北方做起了小生意,饱尝了离家在外闯世界的艰难与酸楚。而每当节假日来临,我们兄弟俩便回到空无一人、杂草丛生的老屋……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3年,这个富有转折意义的不平凡的年份,我们家三喜临门:老屋翻新建成了三层楼房,我走进了大学的校门,弟弟也考取了中专。
读书改变命运。在国家大力发展教育、尊重人才的大背景下,我们赶上了好时代。如今,兄弟俩都吃上了“公粮”,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着,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但我们还需继续奋斗。因为奋斗着,是美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