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丽云 /文 王鹏洲/图
今年6月14日是第19个世界献血者日,今年活动口号是:“献血是一种团结行为。加入我们,拯救生命”。今年我们将镜头聚焦献血幕后,了解一袋血液从捐献到入库所经历的奇妙之旅。近日,记者跟随市血站的医护人员前往吾悦广场,记录她们平凡而忙碌的一天。
据介绍,市血站承担着瑞安、平阳、文成三地的采供血任务,年采供血总量达7吨左右,供血服务辐射范围人口达260多万,位列全省县级血站之首。
出发:序幕拉开
6月10日8时20分,市血站工作人员和两辆献血车准时出发前往吾悦广场红色驿站。
8时45分,献血车抵达吾悦广场。献血车刚一落定,市血站医护人员就忙碌开了,忙着布置体检区、初筛区、采血区等阵区。
测体温、查看温州防疫码……医护人员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排队守好1米线、填写新冠肺炎相关健康状况征询表……无偿献血志愿者亦自觉遵守疫情防控相关规定。
体检区:望闻问切
在体检区,医护人员“严阵以待”,把好献血第一道关。“昨晚几点睡的?”“昨天有喝酒吗?”市血站外采科医生黄晓清认真地询问献血者。黄晓清从事医务行业已有10多个年头,曾在湖岭卫生院任职。
一名无偿献血志愿者拿着体检单前来。当询问后得知志愿者还没吃早餐时,黄晓清告诉献血者:“空腹是不能献血的,你吃了早餐再过来。”
当一位身穿短袖小伙子过来时,医生瞧见他胳膊上有一小片刺青,马上询问刺青多久了。“一年多了。”听到这个答复后,工作人员金秀林又为他量了血压、脉搏。原来,刺青属于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行为,一年之内的刺青是暂缓献血的。
初筛区:认真细心
9时许,初筛区渐渐忙碌起来。医护人员为络绎不绝的献血者初筛血液,检测血型、血红蛋白、乙肝表面抗原、谷丙转氨酶等项目。
“有些检测试剂需要根据当下的温度来选择,不同温度要用不同试剂。”刚入职1年多的许晗婷细心地为大家检测血液时介绍说。
项丽颖负责血液初筛已经有十几个年头了,在她看来,负责血液初筛必须要细心、认真。她说,血液初筛,是希望能提高血液的合格率,通过初筛后,还会有三管样本送往温州,做详细检测。
献血区: 温柔有爱
“请握住拳头不要动。”在采血前,护士高李娜轻声叮嘱献血者。在献血车里,时刻都能听到护士们温柔的叮咛声,车内还陈列着酸奶、饼干,让献血者感到舒适和贴心。
当采血针刺入静脉后,高李娜又把爱心球放置在献血者的手心里,叮嘱道:“拳头做握紧、放松动作直至采血完毕。”大约5分钟后,一名献血者就成功完成献血。
“25分钟后可以拆掉止血绷带。”她还叮嘱献完血的志愿者,晚上早点休息,不要熬夜,多喝水,不要喝酒,24小时内不能剧烈运动,不能从事爬高作业。
高李娜2009年进入市血站工作,在采血岗位工作10多年。值得一提的是,高李娜自己就是无偿献血者,献血总量达4600毫升。“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更了解无偿献血对病人的重要性,无偿献血还能降低自身血液的粘稠度,何乐而不为呢?”她说。
成分室:制作成品
11时许,接送车驾驶员彭纪谦来到吾悦广场,将3箱血液运输箱运往市血站入库。
13时许,待检入库的一袋袋血液来到了最后一站——成分室。成分室的工作人员将一袋袋血液装入离心杯,用离心机对血液进行血浆和红细胞分离。
20分钟后,血液袋里的红细胞和血浆已“泾渭分明”。只见一名工作人员将血浆装入另外的血浆收集袋,随后,这一袋袋血浆又被放入离心机离心。5分钟后,将其中少许剩余的红细胞分离掉,剩下纯净血浆装入包装袋,放入速冻机快速冷冻至-20℃,再移库至低温冷冻冰箱储存。成功分离出的红细胞一袋袋整齐整理、分型,然后送入待检库,4℃恒温保存。据了解,成分室平均每天需要分离80至100袋血液。
采集的血液标本当天会运往温州检测,合格的将从储存库里移出,张贴合格标签后再放入合格品库,可随时发往用血机构,供医院临床使用;不合格的走不合格品报废流程,最后报废品作销毁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