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苏盈盈 通讯员 吴风云
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是广大群众的共同期盼。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将《关于全市域推进乡村环境整治 高水平提升人居环境的议案》列为大会议案。市政府高度重视,按照“一年出成果、二年大变样、三年全域美”原则,制定出台《关于全市域推进乡村环境整治,高水平提升人居环境的议案办理实施方案》,细化三年行动计划任务分解表、重点项目、三年行动村(社)任务清单。
为全面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市人大常委会也向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发出倡议,一起携手推动议案落地见效,为瑞安实现全域美丽、争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标兵贡献人大代表的智慧和力量。倡议书一发布,我市各级人大代表各尽其责、各司其职、各展其长、各尽其能,在撸起袖子带头参与“八美八化”、城乡垃圾分类等活动的同时,还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的视察、调研、检查等活动,推动解决城乡人居环境中的乱点、堵点、痛点、难点问题。
连日来,记者跟随《代表聚焦》活动组来到塘下镇、马屿镇、安阳街道、上望街道和云周街道,视察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人大代表深入村居走访查找问题短板,向镇街部门“辣味”问政,并充分发挥各自专业优势,积极建言献策。
上望街道
街区秩序
●直击现场
6月10日,《代表聚焦》活动组来到上望街道,先后查看了上兴路、望荣北路、上旺西路等街道面貌和秩序。
在上兴路瑞安市广场实验小学附近,记者观察到,当时学校正在上课,路面上通行的车辆较少,但路边停满了车子,甚至双排停放,狭窄处仅剩一个车道通行,双向会车时通行困难。“一到放学高峰期,这条路每天堵得水泄不通,喇叭声不断。”一位熟悉情况的人大代表坦言,除了车辆无序停放导致交通拥堵外,该路两侧违章搭建、房前屋后乱摆放等现象也比较普遍,作为校门口的主干道,这样的街道面貌着实不如人意。
一行人来到望荣北路,一处建筑垃圾堆放点映入眼帘,面积有七八百平方米。据村民反映,该垃圾堆放点形成已有三四年。
上旺西路是该街道的商业街区,沿街商铺众多,车来人往很是热闹。但不少商家违章搭建雨棚并占道经营,部分二轮车商家和维修点甚至将车辆摆在道路上,加上路边车辆违停,道路变得更加狭窄。
●问政建言
人大代表认为,上望街道作为城郊街道,街道面貌和城区差距较大,道路狭窄陈旧,不少商铺和流动摊贩占道经营,小轿车、二轮车随意停放,不仅妨碍道路畅通导致安全隐患,还大大降低了人居环境品质。
上望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街道大多数是老街,基础设施差,居民的环卫意识薄弱。在此次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中,街道将对上旺西路等主要道路的违章点、房前屋后乱搭建、消防通道被占用等乱象进行全面治理;完善“一把扫帚”考核制度,确保清扫成效;开展环境卫生精品社区和农村生态示范村创建,打造景观节点,巩固整治成效。
对此,人大代表建议,学校周边道路秩序关乎学生出行安全,要拆除周边乱搭乱建消除安全隐患,同时强化道路秩序管理,处置违停车辆,为学生和家长打造一个畅通的交通环境。望荣北路垃圾堆放点既影响生活环境又浪费土地资源,应尽早处置,可在清理后修建停车场,缓解停车难;该乱点对面的游泳馆大部分时间不营业,所属停车场也跟着闲置,建议其在非营业时段向社会开放。上旺西路虽已列入整治,但“顽疾”易反复,整治后仍需职能部门强化管理,比如禁止大型货车堵在路上装卸货等,维护整治成果。
塘下镇
城镇道路
●直击现场
6月13日,《代表聚焦》活动组来到塘下镇,人大代表实地查看了环镇西路(上金段)、站东路、解放路等群众反映较多的道路。
从塘梅路驶入环镇西路(塘西至上金段),率先映入眼帘的是两侧的民房和商铺,再看道路上,车来人往,不乏大型货车经过,单向仅一个车道通行,一到高峰期,车辆通行缓慢,且由于年久失修,路面破损坑洼较多。在进入塘西段后,道路变得宽阔,为双向四车道,路面平整且中间有绿化隔离带。人大代表说:“这一段路连着环镇西路和塘梅路两条交通要道,狭窄破旧的路面和城镇发展格格不入,且车辆通行数量多,一到高峰期这段路便成了‘肠梗塞’,整治呼声大。”
解放路目前正在施工中,道路上放着不少施工材料和栏板,不方便车子通行。该路是场桥办事处辖区东西走向的主干道,村民出行和沿街商铺受施工影响大,由于此前工期曾延后,群众担心其一拖再拖。
站东路的情况更为严重:在未到达滨海大道之前,该路为两个车道,两侧有民房和厂房,车辆、行人通行较多,虽不宽阔但路面较为平整,尚可通行;过了滨海大道后,路面一片泥泞和坑洼,车辆行驶其上颠簸不断,较大的坑已铺上一块块铁板。“中巴车底盘被‘碰’了好几次,小轿车根本没法开,我们想下车看一下,可全程连一处落脚的平整地也没有。”参与此次代表聚焦活动的人大代表说,该条道路两侧都是农田,雨天泥泞坑洼,晴天尘土飞扬,农户来往不方便也有安全隐患,更重要的是,农资物品和农作物也不好运输,村民抱怨不断。
●问政建言
一条道路的好坏关乎群众出行,也影响镇容镇貌,是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基础环节。人大代表根据民情民意实地查看,就群众最关切的“何时修建”“何时完工”问题向市交通运输局、塘下镇问政。
市交通运输局农村公路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塘下镇环镇西路(上金-塘西)里程0.709公里(该段道路两侧土地为农田,按照规定,道路宽度不得超过6米)、站东路(鲍三-垃圾填埋场)里程5.167公里,这两条道路责任单位为市交通局,已列入今年大中修计划,项目目前处于立项阶段,预计6月底公示、8月进场施工。
塘下镇场桥办事处负责人说,场桥解放路和麟山路道路综合改造提升工程于2021年8月31日由施工单位中标、11月1日开工,工程总投资1933万元,工期为180天;工程内容包括道路改造、桥梁、给排水、路灯照明、智能通信、智能交通、绿化。截至2022年6月,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0%。因原桥梁设计图纸与场地不符需重新调整、工程范围增加,多雨天气和疫情影响等,导致工程延期。施工方表示,按照当下进度,在天气情况良好的情况下预计7月底可完工。
《代表聚焦》活动组建议,道路工程施工对群众生活生产影响大,前期应全方位考虑、合理设计,在施工过程中更要严格把好工程质量关,尽可能避免工期拖延、工程质量等问题,让老百姓安心、舒心出行。
安阳街道
垃圾分类
●直击现场
当下,我市正加速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安阳街道不少小区建了用于分类投放的垃圾屋,但也有部分小区垃圾屋建设难以推进。
6月16日,《代表聚焦》活动组来到安阳街道,实地走访调研水岸蓝庭、东晖华庭、万和锦苑等小区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情况。
在水岸蓝庭小区,垃圾屋上标明该小区垃圾分类投放的3个时间段,附近干净整洁、没有异味。“我们小区实行定时定点投放,在投放时间段,劝导员会在现场引导、帮助住户精准分类、投放垃圾。”物业工作人员介绍,该小区从2021年4月启动垃圾分类投放、收运,现在大家已经习惯了垃圾分类,大部分住户能精准分类。
东晖华庭的垃圾屋建成已有七八个月,但每幢居民楼里仍有垃圾桶,高层不撤桶,楼下的垃圾屋成了“摆设”。对此,物业的说法是“住户不愿意撤桶,业委会又没成立,仅靠物业难以推进”。
在万和锦苑,偌大的小区因为选址问题导致垃圾屋难以落地。
●问政建言
“为何有的小区还没有垃圾分类屋?”“垃圾屋建了一批,为何有的成了摆设?”“新建或老旧小区改造方案是否包括垃圾屋?”“前端垃圾分类投放了,后端能否分类收运和处置?”在问政会上,人大代表根据群众的疑虑,提出了一个个直击要害的问题。
安阳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街道垃圾分类屋已建成139个,其中实行分类收运的113个,第四批垃圾分类屋已在招投标。在推进过程中,由于个别小区业主、物业不配合或小区自身条件限制,导致垃圾屋建设落地难,或者建成却没能投入使用。
市分类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正在逐步分批推进垃圾分类屋建设,根据小区场地条件和业主意愿,并按照户数配备相应数量的垃圾屋;对于新建或实施老旧改造的小区,设计方案中已包含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内容。
针对市民关心的分类收运和处置问题,该负责人解释,由于不少市民对垃圾分类意识和知识不足、物业管理不到位,导致部分建成垃圾分类屋的小区不能真正实现分类投放,这对分类收运和分类处置带来难题,所以目前仅在真正实现分类投放的示范小区实施分类收运。
针对此次视察活动中发现的问题,人大代表建议,实施垃圾屋样式多样化,设计不同样式让业主选择,还可以结合小区建筑风格、区位特点进行个性化设计,让“不受待见”的垃圾屋和小区整体环境更加融合;对于选址确实有困难的小区,可以设置垃圾分类车等移动式设备,车辆上放置分类箱,驾驶员就是监督员,既不占地方也解决了垃圾分类投放问题;加强垃圾分类监管,以执法查处督促物业、业主开展垃圾分类。
马屿镇
“一田一庭”
●直击现场
连绵阴雨也不能阻挡人大代表履职的决心。6月17日,《代表聚焦》活动组来到马屿镇马岙村,人大代表沿着村庄小道在雨中“漫步”,围绕当天的“田园庭院”主题查找问题。该村主干道两侧村容村貌情况较好,但“一田一庭”却有瑕疵。他们一手撑伞,一手拿着手机拍下所见的庭院乱点。
“走!咱们绕到山脚下的小路走走看。”在一位人大代表的吆喝下,大家深入村庄查找问题。果不其然,部分山脚下的民房前后存在柴火乱堆放、庭院杂物乱放等现象,人大代表拿出手机,一一拍照记录。
●问政建言
《代表聚焦》活动组认为,主干道可视范围内“一田一庭”环境情况良好,今后要重点做好背街小巷的环境整治,打造全域整洁、有序、美丽的人居环境。
马屿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镇辖区61个村居,自2019年以来定期开展“整洁村庄环境大比拼”活动,还动员党员参与“红色星期天”活动,环境卫生有了明显提升。然而,环境乱点极易反弹,巩固成效还需完善长效机制。此外,由于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环境卫生整治配套资金短缺。
环境卫生关乎全民,良好环境更需共同守护。人大代表建议,要全民发动,镇村干部在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时要发动村民一起参与;要完善制度,借鉴村庄环境卫生大比拼活动,将各村分为多个网格,组织网格小组定期开展比拼,胜出的网格挂流动荣誉牌;要打造景观,一些顽固乱点在整治后可通过建设生态停车场或微菜园、微果园等方式进行彻底改造,切实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要强化宣传,提高村民环境卫生意识,可在村内设置环境卫生陋习“公开栏”,以曝光方式减少“屡劝不改”现象。
《代表聚焦》活动组认为,环境卫生整治不能搞门面功夫,要深入“肌底”,彻底整治,让人人成为环境卫生守护者、监督员。
云周街道
工业园区
●直击现场
6月20日,《代表聚焦》活动组走进云周街道,实地查看了工业园区停车问题。
人大代表在繁荣工业区一路走访,发现该工业区内环境卫生情况总体较好,沿路视线范围内基本上没有工业垃圾堆放的情况,但是不少主干道上存在车辆无序停放现象,既影响道路通畅也降低了园区环境品质。
在该园区的一条主干道上,道路两侧停车位停满了车,车辆还“溢出”到机动车道上,整条道路停了整整4排车,双向都只剩了一个车道通行。
“这里不仅轿车违停,各个企业门口停满了二轮车,密密麻麻一大片。”一人大代表说,这些车基本是企业员工的,一到下班时间,所有车子出动,道路堵成一片。
人大代表在该工业区走了一圈,发现大部分道路都有违停车辆,车道被占,严重影响道路畅通。而靠近该工业区的繁荣停车场,场内也停满了车。
●问政建言
人大代表认为,云周街道胶鞋企业众多,老厂房内基本没有停车空间,企业员工的车辆只能停在道路上,众多车辆无序停放影响道路通行和城乡面貌。
该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云周现有繁荣、杏垟、杏里三个工业区,辖区本地居民2.7万人,新居民4万多人,新居民大多生活、工作在工业区。近三年来,街道陆续建设了21个停车场,新增2900个停车位。然而,云周辖区寸土寸金,建设用地少,很少有地块可以用于建设大型停车场,所以停车位增加速度远跟不上车辆增速,导致车位供需日益紧张。
对此,人大代表建议,云周经济繁荣但违章建筑也多,希望执法部门加强拆违力度,拆出空间,建设停车场,既巩固拆违成果又增加停车场地;老厂房改造时要增设停车位,为企业员工解决停车问题;成立一支联合执法和管理队伍,严惩违停行为,清理一批长期占用车位的“僵尸车”,强化管理和劝导,引导车主规范停车。此外,最根本的措施是启动团块改造或旧村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彻底解决停车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