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飞云江五桥夜市的热闹景象在网络上爆红。夜幕时分,俯瞰“五桥夜市”,灯光璀璨,一个个摊位排成一条长龙,人流如织,颇具市井风情。可当我们走进其中,却发现这“烟火味”似乎太重了点,“文化味”远远不足,体验感不佳。
琳琅满目的小吃摊,摊贩们热火朝天地吆喝,制作着美食,一路上烟雾缭绕。然而,小吃摊过多且类型单一,摊位杂且“没档次”成了市民普遍吐糟的问题,很多人表示去了一次就不想再去第二次。这也说明,“夜经济”不能只有美食、逛街、购物,还应该要有“文化味”。
“夜经济”是一种多业态融合的复合型经济模式,人们不仅想从中寻得口腹之欲的满足,还想通过文化消费寻得忙碌生活中的心灵慰藉。商务部有关调查报告显示,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夜间经济已经成为衡量城市经济活力的重要指标。《2021中国夜间经济最新发展报告》指出,夜间经济涉及业态丰富、消费场景多元,文化类活动场所逐渐成为承接城市夜间活动的载体,未来将大受消费者欢迎。夜间消费潜力大,已经成为市民体验特色文化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渠道。
除了五桥的“地摊经济”,滨海十万亩都市田园新天地、忠义街等地有青春时髦的车尾箱市集、露天影院等消费新场景。在千年古街观赏露天电影,伴随着夏日晚风,喝着咖啡与酒漫谈诗与远方,颇有“青春都市”的味道。此外,塘河夜游项目也运行了一个多月,泛舟塘河之上,享优美表演,赏古城之美,品塘河文化,令人幸福感满满。这些新潮的夜间生活方式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也开创了瑞安“夜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如今五桥一带受群众喜爱自发形成的夜市,相关部门已行动起来,积极谋划管理与提升措施。笔者认为,夜市不能仅局限于“吃”,应融入文化场景,丰富其业态。未来,“五桥夜市”能与外滩、国旗教育馆、忠义街等文化商圈相互串联,为“月光经济带”注入新鲜血液。对待新生事物,文旅等部门应抓住机遇,积极规划引导,结合瑞安历史文化特色,打造开放式平台,推出相应优惠政策,吸纳更多优质商户,鼓励群众开展多样化的文化娱乐活动,着力打造具有“瑞安味儿”的品牌夜市。
让“夜经济”乘着传统文化的东风,活起来,靓起来!相信瑞安的夜晚会更“亮”、夜市人气会更“旺”、夜间消费会更“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