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黄君君)“今年夏天花露水、蚊香液没怎么用,蚊子是不是少了”“往年我家孩子被叮得满是包,今年明显少了”……刚刚过去的7月,许多市民感觉蚊子变少了。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今年的蚊子好像少了#这个话题登上微博热搜第一。蚊子真的变少了吗?近日,记者从市疾控中心了解到,从监测数据看,7月份的蚊密度确实比6月份低。
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科副科长张定说,今年夏天大家感觉蚊子少了,与7月份的高温天气有很大关系。蚊子最喜欢的温度是25℃至30℃,这时候蚊子最活跃,要是超过35℃,蚊子的活动能力会大大减弱,到了40℃基本就活不了了。
而今年7月浙江平均气温30.6℃,比常年偏高2.1℃,被称为“史上最热7月”。我市也接连受到高温“烤验”,7月24日,更是热成了全国气温排行榜榜首。
另外,蚊子的孳生一般离不开水体,户外积水暴晒后蒸发,水温很高,蚊子就无法繁衍后代。“如果温度合适,又有雨水,蚊子很快就会多起来。”张定说。
目前,我市最常见的蚊子有5种:致倦库蚊、白纹伊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骚扰阿蚊。家里最常见的是致倦库蚊,白纹伊蚊大多在绿化带周边,中华按蚊一般在水稻田、牲畜棚附近,骚扰阿蚊、三带喙库蚊则在农村、山区多一些。
进入8月以来,气温相比7月有所下降,雨水增多,蚊密度可能会有所上升。代谢快、爱出汗、孕妇、穿深色衣服的人,就容易得到蚊子的“偏爱”。被蚊子叮咬后,一些人会出现痒、红肿等症状,影响生活。另外,蚊子也是疟疾、登革热、乙型脑炎等疾病的传播媒介,所以防止蚊虫卷土重来特别关键。
“清除蚊子的孳生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减少蚊虫孳生,才是根本措施。”张定说,市民也可以使用蚊帐、纱窗、蚊香、杀虫气雾剂等避蚊驱蚊杀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