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3版:庆祝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绘就温暖民生底色 用心服务拉近距离
瑞安让新居民变身“新家人”
市新居民服务中心党员活动
六一儿童节慰问演出
最美新居民评选
慰问新居民子女
金秋助学
新居民反诈演出

    ■记者 陈成成 通讯员 吴雪翔

    背起行囊,离开故乡,来到陌生的城市,为生活、为理想而打拼,新居民鼓了口袋,也富足了第二故乡。十年来,瑞安市新居民服务中心(原瑞安市新居民服务管理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以“海纳百川·大爱瑞安”的理念,牢牢把握“数字赋能、整体智治”工作主线,不断深化服务意识,持续推进数字改革,形成了富有瑞安特色的服务管理模式,促使新居民更快地融入当地生活,更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热爱第二故乡的情怀、提升新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革新载体  打造流动人口智慧治理平台

    流动人口是经济发展活力的“风向标”,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晴雨表”。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流动人口“社会化+智能化”协同应用实践,以“小切口、大场景”“小单元、微循环”为思路,推动实现全域流动人口精密智控。

    2012年,我市依托“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建立“全覆盖、无缝隙、制度化、精细化”的新居民服务管理网格化工作机制,将信息采集、证件查验、管理服务等工作落实到全市1975个网格中。市新居民服务中心牵头制定了《瑞安市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基础信息采集实施方案》,明确信息采集目标、措施、内容和进度,规范采集工作;同时,实行周通报、月督查、季考核,加强对镇街基础信息数据的监测、分析和工作进展情况的动态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跟进整改。

    随着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市新居民服务中心积极打造智慧治理平台。2021年,市新居民服务中心联合公安、住建等部门建立新居民信息采集的智治系统,利用人脸识别抓拍技术,在建筑工地试点运行“人脸识别-自动比对-实时推送-预警修正”流程,确保人脸信息安全,信息修正精准,进一步实现“数字赋能、减负基层”目的。

    “信息壁垒”打破之后,以前流动人口底数不清,数据流转困难、权责边界不清,现在通过数据共享,在手机平台上轻轻一点,各种信息一清二楚,并且可以随时完善,大大减少了工作量。

    该平台的投用还在疫情防控中大显身手,通过公安大数据平台分析,针对疫情期间戴口罩识别困难问题,开发“精准防疫”功能,自动识别口罩佩戴情况并实时回传相关部门,协助查处违反疫情防控规定行为。前端社会主体精准处置、中端网格员严格把关、后端管理部门“闭环”监管,流动人口治理数字化平台有效畅通基层“毛细血管”,破解网格力量薄弱、数据多头填报等难点,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流动人口治理“瑞安模式”。

    安全隐患集中区域挂牌督办整治工作是消除居住出租房区域性消防安全隐患、提升消防安全水平的重要举措。十年来,市新居民服务中心加强督查整治,努力消除管理盲区。今年,市新居民服务中心开展平安瑞安“大起底大整治大提升”行动,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新居民基础信息和居住出租房消防安全隐患信息“大排查大起底”行动,充分运用镇街、部门和社会力量,利用信息化、智能化辅助手段,做到“人来即登,人走即销,底数准确,信息鲜活”。截至9月底,已开展新居民信息采集月督查8轮,累计抽查居住出租房1800余间,企业、工地370余处,抽查新居民7100余人次。累计开展居住出租房消防安全隐患督查行动6轮,抽查居住出租房1850户,发现消防安全隐患1152条。

    数字赋能  浙里新市民“数”享新生活

    当前,浙江省正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而以农业转移人口为主的“新市民”是共同富裕路上的一个重要群体。新市民群体日益成为当地社会建设、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不可或缺的依靠力量。

    据介绍,“浙里新市民”应用是以农业转移人口(流动人口、农民工、随迁子女等)市民化集成改革为核心业务打造的重大应用,能为新市民提供育儿、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等同等化服务。

    2022年,我市加快复制推广“浙里新市民”应用,重点围绕“浙里办”-“浙里新市民”子应用场景建设,推动新居民积分制政策优化和载体革新。根据省级《关于优化新市民积分管理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市新居民服务中心修改《瑞安市新市民积分量化暂行办法》,在省级指导意见规定的“省级共性+地方个性”框架下,修改瑞安市个性分赋分办法。目前,已正式上线技能培训、浙里医保、困难救助、浙里人社、浙里健身、浙里就业、瑞安导游地图、瑞安浙里办、瑞安图书馆等28个普惠应用子场景,初步完成住房租赁补贴、积分贷应用子场景测试版建设。

    同时,市新居民服务中心制定本年度积分优惠政策、优化积分申请流程、合理分配积分申请时间、调整积分加分标准、开展积分业务培训、全面落实政策宣传、暗访抽查受理窗口、审核积分申请结果。

    “积分制”入学  让新居民子女享有优质教育资源

    新居民在基本满足生存需求、安全需求后,逐步向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价值实现需求过渡,新居民要求纳入城市服务管理范畴,共建共享城市文明、精神生活的愿望非常迫切。这其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新居民子女教育资源的分配。十年来,我市依法保障新居民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让他们享有与本地学生的同等待遇。

    近年来,我市聚焦聚力新居民子女招生改革,不断突破新居民子女与本地生源的教育“壁垒”,助力实现教育共富。十年来,新居民子女义务教育就学条件从“三证三个一”变为“居住证+积分”分批招生制,并实现“应招尽招”“应转尽转”。

    今年,我市根据《温州市人才分类目录(2022版)》认定,对第一层次中“ABCD类人才”子女,企业博士、正高子女,根据学生(家长)意愿,由市教育局在学校招录前予以无障碍优先录取。若选择优质民办学校就读,每生每学年学费给予80%补助,补助总额可达3万元;对其他层次新居民人才子女,根据学生(家长)意愿,予以统筹安排入学。据初步统计,今年秋季我市共有8302名新居民子女通过新生招录就读公办学校,其中积分入学申请6894人。

    “新政策与‘三证三个一’主要区别在于,新政策取消在瑞社保作为前置条件的要求,加大社保赋分值,此外还将我市居住登记满一年的硬性要求修改为持有我市《浙江省居住证》或居住登记满6个月。”市新居民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外,积分在全市前100名的新居民子女,可以优先安排到温州市级办学水平二级以上公办学校就读。

    以心留“新”  让新居民融入“新生活”

    “六一”儿童节慰问新居民子女、夏日送“清凉”、冬日送“温暖”……作为新居民的“娘家人”,每逢佳节或特殊节日,市新居民服务中心都会牵头组织各类慰问活动,让新居民在第二故乡也能感受到暖暖的关爱。

    十年来,市新居民服务中心每年定期组织开展新居民新春慰问活动,对象包括困难、优秀新居民等,给他们送上慰问金与慰问品;遇上特殊节日,市新居民服务中心赶赴各个中小学校,为新居民子女送上食品、书籍、文具等慰问品。

    “每逢节假日,我们牵头组织开展各种活动,鼓励新居民积极参与各项活动,通过一系列服务促使新居民能更快地融入当地生活,提升他们对第二故乡的获得感和归属感。”市新居民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市新居民服务中心组织全市各乡镇(街道)新居民志愿者队伍开展生态文明、新冠疫苗、创卫、献血、反诈禁毒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仅今年1至9月就已开展志愿活动90余场,超3000名新居民志愿者参与。

    为了让新居民在第二故乡更有归属感,市新居民服务中心还积极发挥新居民“红色民意站”、莘塍“萤火虫”调解室和塘下“外娘舅”新居民服务社等新居民社会组织作用,开展收集意见建议、调解矛盾纠纷、免费法律咨询、公益慰问救助等服务。新居民“红色民意站”上可“解”经济纠纷、维稳维权的大事,下可“断”鸡毛蒜皮、微不足道的小事,不少矛盾纠纷在他们的“乡音调解”之下变得更容易解决了。

    据了解,目前我市共成立红色民意站16个,新居民民意代表的队伍壮大到172人。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至9月份收集新居民反映的意见、建议共 2017项;为新居民提供法律咨询等服务达37人次;参与工伤、劳资、斗殴、交通事故等各种纠纷调解共 319件。

    市新居民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居民“红色民意站”的设立及有效运行,是瑞安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社会和谐的“黏合剂”,各民意站通过组织学习、开展活动、帮扶困难新居民等途径,在新居民矛盾化解、劳资纠纷、工伤维权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绘就温暖民生底色,用心服务拉近距离。瑞安正以一种开放包容的胸怀海纳百川,关心关爱新居民,并引导社会各界帮助帮扶新居民,营造温馨温暖的社会氛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要 闻
   第00003版:庆祝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
   第00004版:庆祝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
瑞安让新居民变身“新家人”
瑞安日报 庆祝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 00003 瑞安让新居民变身“新家人” 2022-10-1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