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浙江庆一种苗有限公司一片忙碌景象。该公司总经理黄丽生更是没有一刻懈怠。近来,她仿佛“驻扎”在了庆一花椰菜品种试验与繁种基地,时刻观察着花椰菜育苗生长,致力培育花椰菜新品种。
说起浙江庆一种苗有限公司,大家自然会联想起该公司已故创始人郑庆一,他是花椰菜人工杂交发明者,素有“浙南花菜大王”“瑞安杂交花菜育种状元”之称。在花椰菜育种育苗事业传承中,他的儿媳妇黄丽生接过“接力棒”,弃商从农,投身于花椰菜育种及农业良种推广工作,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在一代代的影响下,本科毕业的黄丽生儿子郑晓也加入农业发展队伍,全力奔走在促进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温州市文明(最美)家庭”——黄丽生家庭实至名归。
榜样的力量:促农民增收6亿元以上
“记得那是1995年,公公来电说家里的庆一蔬菜良种繁育场实在忙不过来。”黄丽生是曹村镇曹西村人,1988年和郑庆一的儿子郑永开结婚,随后前往郑州从事眼镜生意。当时听了公公的话后,黄丽生毅然选择返乡。自此,她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巨变,从一名商人成为一名地道的“种田人”。
然而,没有任何农业技术经验的她,这又谈何容易。“前两年的花椰菜制种工作均告失败,直至第三年才迎来了转机。”黄丽生回忆道,她认真吸取失败经验教训,学习相关科技知识。花椰菜杂交育种是个细致的活儿,需要工人们将花瓣一瓣瓣取下,逐一在开花的母本上授粉。从“早熟40天”到“迟熟140天”共十多个品种的花椰菜,授粉期前后需要四个月。几乎每天她都要到田头观察,及时了解、掌握花椰菜生长情况。尤其是蕾期授粉期间,为了保证花菜种子杂交率达到95%以上,不管是烈日当头还是刮风下雨,不管是头痛感冒还是腰酸背疼,她每天起早摸黑,坚持不离开田间半步,指导着两三百名女工在田间为花菜人工授粉。在这期间,她还把灶台搭在地头,为女工们加营养餐。那时候,“庆一”招聘的女工,都是周边待业、期望增加家庭收入的妇女。
有一次实在撑不住了,黄丽生晕倒在了田头。但是上午晕倒,下午就又站在了田头,因为她实在放心不下花椰菜。她告诉自己,关键时刻无论如何也不能掉以轻心。终于,她的辛苦没有白费,这一年她收获了250公斤杂交花椰菜种子,净获利20万元。
她数十年如一日,蹲守田间地头,精心培育优良花椰菜品种。近年来,浙江庆一种苗有限公司(2011年更名)先后培育出了“庆一”牌成功系列、丰收系列等十多个花椰菜新品种。这些杂交花椰菜品种经浙江省种子公司、温州市种子公司分别区试和省内外广大菜农多年的种植证明,不仅可以增产30%至50%以上,还具有适应性、抗病力、耐涝性强和耐运输等独特优点,深受省内外广大菜农的欢迎。
据不完全统计,黄丽生带领员工累计推广花椰菜良种种子3000多公斤,并跨界到粮油种植推广中来,陆续推广种植水稻种子泰俩两优217、泰俩优1332、丰油737等粮油新品种30多万亩,共使农民增收6亿元以上。黄丽生也因为突出贡献,荣获“全国农村妇女双学双比女能手”“浙江省三八红旗手”“浙江省十佳双学双比女状元”等称号。
传承的一代:数字化赋能农业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的开放,国内外花椰菜品种的竞争愈加激烈。黄丽生的儿子郑晓也加入到了花椰菜育种育苗事业中来。今年33岁的他毕业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学的是计算机相关专业。“虽然我们培育出的杂交花椰菜种子在市场仍有较强的优势,但是在某些经济性状方面也有明显不足,怎样才能迅速跟上花椰菜变革的潮流,培育出更优的花椰菜品种,就成了我们这一代努力的方向。”郑晓摸索前行,似乎找到了答案——数字化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
郑晓发挥自身专业知识优势,为传统农业插上数字化翅膀。在位于马屿镇上郑村的庆一花椰菜品种试验与繁种基地布设了智能物联网设备,实现了水肥一体化灌溉、农业气象自动化观测以及农作物发育期的自动监测。“过去一个约6000平方米的大棚需要四五个工人管理,而实现数字化管理后仅需1人,不仅减少了人工成本,还大大提高了产量。”郑晓说。
在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浙江庆一种苗有限公司不断发展壮大,不仅投资数百万元增添了大棚、冷库和种子质量检测等设备设施,而且在全国建立20多家种子销售点,并通过互联网进行营销,在国内享有较高的声誉。
作为瑞安市农村女能手联谊会会长,黄丽生不仅带动村民致富,还积极开展传帮带,带领优秀女能手共同致富。她总是利用休假日,不辞辛苦,驾车跑遍了姐妹们的基地和工厂,为她们提供产品技术服务,同时联系妇联和农行为资金短缺的姐妹们雪中送炭。在她的努力下,我市更多女性拓宽眼界,转变观念,学习技术,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而黄丽生的丈夫郑永开作为马屿镇上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将全部心思心血倾注在了乡村建设发展上。他还默默结对帮扶困难家庭,尤其是关心帮扶村留守老人,并热心参与各类公益活动。
“仁义为友,道德为师。”作为温州市文明(最美)家庭,黄丽生一家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奉献社会、崇德向善的家风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