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说的滨江,是指瑞安人传统意义上的滨江,也就是玉海街道望江小区、滨江小区、景江新村、大桥新村一带。
滨江,后依巍巍隆山,前临滚滚云江,毗邻瑞安商城,紧靠104国道瑞安高架桥,区块内还有滨江中学、滨江小学、滨江幼儿园等老牌名校坐镇,一直是瑞安最富经济和文化活力的区块之一。
一个夏日炎炎的午后,我来到滨江,在滨中路的便利店买了支冰棍,顺便在店门口的椅子上坐了下来。熟悉的老板娘一边看店,一边装搭着一些服装辅料,无心聊天。我静静地坐着,思绪则被拉到了多年以前……
那是2010年的夏天,塘下的老董先生终于被我的诚意打动,同意了我和他宝贝女儿的婚事。于是我家决定,无论如何也得在瑞安市区买套房,在掂量了自家的经济状况后,决定买套小平米的二手房,美其名曰过渡房。那天,店开在邮电北路的中介,把我们带到大桥新村看了一套房,已经奔波了好多天的我和父母一看就中意了。看完房到楼下,我迫不及待拨通了未婚妻的电话:“房子看下来咯!在商城旁边诶!楼下有一排早餐店,你可以一个星期不重样;菜市场离这里只有30米;50米外有便利店;走150米可到超市;滨江中学就在房子对面……这样的房子,以后我们的生活会不会太美好?”电话那头的董小姐,咯咯直笑。
搬进去以后,好几次有温州其他县(市、区)的同学问我住在瑞安哪里,我总是“说重点”:“其实就在飞云江大桥头旁边,对面就是瑞安商城,站在我家窗口就能看到隆山塔。”“哟!你这小子,不错嘛!”同学几乎都是这样的反应,我则窃笑不已。
我在滨江住了十年,在这个极富烟火气的地方,有过很多难以忘怀的点点滴滴,也亲眼见证了它的变化。
刚住滨江,景江路就是著名的马路菜市场,妈妈说,这菜市场好,菜价便宜;几年后,脏乱差的马路菜市场拆迁,摊户们搬进了新建的滨江菜市场,妻子说,新菜场好,干净整洁。两代人的眼光不同又何妨,时代在发展,滨江进步了。
刚住滨江,每天清晨和傍晚,商家上下班和学生上下学,时间撞在一起,大路小路都堵得水泄不通,喇叭不停;几年来相关部门相继在望欣路、望滨路和景江路划了单行线,在商城南路设置了中央护栏,交通状况大为改观。
随着二孩的到来,出于改善居住条件的目的,2020年夏,我卖掉了滨江的房子。
……
猛然间,我觉得腿上点点冰凉,思绪也被拉回现实,原来是冰棍融化滴在怀里了。三下五除二把冰棍几口吃完,我便起身向老板娘告别。
来到滨江小区的巷子里,我被一阵节奏沉稳而带有金属质感的“吱吱”声所吸引。循声一看,原来是一棵无花果树下一家配匙店里,一位师傅正坐在机器前全神贯注地配钥匙。这是一家老店铺了,屋内陈旧的设施,门口油黑发亮的配匙机,门外用红漆写在白色三合板上的店招牌,无不诉说着它的悠久岁月。相比之下,师傅却显得年轻,头顶留一撮小辫的新潮发型,鼻梁上精致有型的黑框眼镜,脖子上闪闪发亮的大金链,白色印花T恤掩盖着的小肚腩,活脱脱潮人一个。这人物和环境的鲜明对比,使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攀谈中得知,师傅姓陶,台州人,今年五十出头。他十八岁来到瑞安,在这里生活了三十多年,可以说是最早的新瑞安人之一,一口瑞安话讲得比我还溜。老陶一边聊一边忙活着,时不时转过来,低头用不透过老花镜的目光打量着我,对我提出的一个个问题貌似有点警惕却又滔滔不绝。他说,在滨江居住的三十来年里,他曾看着滨江的一幢幢住宅楼拔地而起,目睹了商业地标瑞安商城的从无到有,见证了它的熙熙攘攘。那些年搬进滨江居住的人,有瑞安城区的,有瑞安各个乡镇的,甚至还有来自文成的,大家生活在一起,和谐融洽。老陶的两个女儿都在瑞安出生,大女儿29岁,现在是瑞安的教师,小女儿今年上大四,将来工作的首选地也是瑞安。说起这些,老陶镜片后的双眸全是光。是啊,老陶一家已经深深扎根于瑞安了,一如他在店前亲手所植的那棵枝繁叶茂的无花果树。
挥手作别老陶,我该回安阳了。行至大桥路口,恰逢漫长红灯,再次回首遥望,只见落日的余晖里,外墙呈弧面内凹型的商城大厦,恰似在面对104国道张开怀抱,继续欢迎南来北往的朋友;远处,矗立着塔尖式楼顶的外滩大厦,一派碧瓦朱甍;只有六七层高的滨江老住宅楼,已然被淹没在这些雄伟壮观的建筑下面。但我知道,在那些不起眼的角落里,温情的故事,每天都在继续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