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2版:最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瑞安市第十中学
以“善”育人,共筑文明校园

    ■记者 潘虹 通讯员 赵小玲 陈婷茹

    文明,是一所学校内在的气质。瑞安市第十中学(以下简称“瑞安十中”)以文明校园创建为契机,秉承“弥纶通变以致善”的校训,承袭“经世致用、以应时需”之传统,以“三德三善”特色党建为引领,构建“善课程”体系,形成以“善”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地域特征鲜明、时代精神彰显、文化积淀厚重的文明校园。

    该校于1998年晋升为浙江省A级普通高中和温州市首批重点中学,2005年晋升为浙江省三级重点中学,现为浙江省二级特色示范普通高中、浙江教育绿色联盟核心学校、温州市文明单位等。自创办以来培养出2万多名优秀人才,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三德三善”党建

    引领文明校园创建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瑞安十中通过实施红色领航立德树人行动,把学校建设成为锻造理想信念的熔炉。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该校创新推出“三德三善”智慧党建特色教育模式。在学校和党员教师层面,围绕“三德”开展,即以德治校、以德修身、以德育人;在青年学生层面,围绕“三善”开展,即善心立志、善学探索、善行实践,扎实有效地推进党员队伍建设和青年学子德行引领活动。

    该校还通过微型党课、致善论坛和基于红色文化资源的活体图书借阅等创新型校本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知识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践行“纳新·陪伴·善导·生长”的教风和“阅读·思考·表达·行动”的学风,强化师生行为规范,推进文明校园创建工作走深走实。

    “善学”课程体系

    提升师生文明素养

    2020年4月,瑞安十中化学组教师利用实验室现有的仪器与饱和食盐水、高锰酸钾、双氧水等化学品调配成不同用途的消毒水,给循环使用的水桶、杯具等器具消毒,引发社会各界点赞。

    这是该校“善学”选修课程的一个剪影。该校以学教方式变革为突破口,不断进行课程校本化探索,构建“善心”高阶课程,大大提高了教师专业素养和教研组整体实力。多个教研组荣获温州市优秀教研组称号,5个课堂案例受到国家教育部门课程研究所表彰。

    此外,该校还注重开发特色社团活动,构建“善行”社团课程,建强校园活动阵地。课程以活动类、职业技能类、综合实践类和部分兴趣特长类课程为主,组织、鼓励学生常施“善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据了解,该校以四大校本原则为核心,构建“善学”课程体系。该体系注重课程建设和学生需求相适应;注重课程建设和学生特长相适应,以体验课形式让学生走进“艾迪生数字实验室”和“梦想加工实验室”;注重课程建设和教师课堂教学、专业成长相适应;注重课程建设和学校过程管理、评价体系相适应,多措并举推动学生文明素养的提升。

    践行“致善”德育

    共筑文明和谐校园

    在校园内,电子屏、宣传栏、黑板报、校园网、广播室、校史文化走廊、祝福墙等宣传阵地,以“善”为核心的学校文化随处可见,“善学、善心、善行”的育人模式在校园落地生根,文明之花开满校园。

    从合群到乐群再到善群,该校结合不同级段学生心理特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发学生不同阶段的“群意识”。高一阶段注重培育促成群立场意识,搭建养“合群”学生的群结构——以心理课、班会课、研究性学习为课程支架,使高一新生与原有社群剥离,适应融入新集体,培育促成正确的群立场意识。高二阶段指导形成群任务意识,搭建构“乐群”学生的群结构——以学校群育传统和特色活动为实践支架,使学生在群体中找准自我定位,在人际交往中得乐长智,指导形成清晰可视的群任务意识。高三阶段通过自发生成群价值意识,搭建塑“善群”学生的群结构——以学校三位一体模拟面试、校园开放日充当“导师”、毕业生校友会成立等项目化活动为活动支架,让学生展现自己在高中三年“群育”中形成的综合能力素养和价值意识。

    “学校以德育推动文明校园创建,根据校训与育人目标,践行‘致善’德育,形成以‘善’为核心的学校文化体系。通过完善德育机制、创新德育途径等多种举措,厚植家国情怀,涵育道德情操,让学生成为校园中流动的‘文明因子’,成长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该校校长秦声春介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百姓事
   第00004版:财富榜
瑞安首家
“零工驿站”挂牌
以“善”育人,共筑文明校园
塘下开展“民生议事堂”协商议事活动
瑞安日报 最新闻 00002 以“善”育人,共筑文明校园 2022-11-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