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项颖 通讯员 陈年勇
11月3日下午,2022国际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创新生态大会智能座舱高峰论坛在瑞立滨海酒店举行,大院名校校长,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国内整车企业、知名汽车配件企业高管,我市各部门、乡镇街道、汽摩配行业协会负责人,市企业代表参加论坛活动。
近年来汽车智能化大潮汹涌而至,作为实现智能汽车差异化竞争的关键要素,智能座舱成为当下汽车业最热门的领域。特别是科技大厂纷纷布局该赛道,多种新技术的融合赋能,让智能座舱打开更具想象力的空间。
瑞安汽车零部件产业经过40多年发展,产业规模大、行业门类齐全、细分领域特色明显,拥有“中国汽摩配之都”“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国家火炬瑞安汽车关键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等国字号金名片。气动系统、发动机关键铝部件、雨刮器、汽油机化油器等4类细分行业全国第一,座椅、滤清器、同步器等5类细分行业全国前三。智能座舱涵盖座椅等多个零部件,它的发展与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密不可分。
据悉,此次论坛是2022国际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创新生态大会五大专题论坛之一。现场,来自汽车领域的7位专家以现场分享与视频分享的形式,围绕智能座舱的网联技术、软件发展、硬件创新、商业模式、用户洞察等方面做主题演讲,深入剖析智能座舱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赋能汽车智能座舱数字化创新发展;商汤科技产品总监李轲等5位嘉宾以“智能座舱引领汽车新变革”为议题,围绕智能座舱创新生态所需的硬件支撑、软件生态变革、未来生态发展趋势,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开展高端对话。
现场各企业负责人纷纷表示,该次峰会专家分享干货满满、受益匪浅。活动也为业内同仁提供了一个沟通互动的平台,为日后行业企业间的共同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们公司的主打产品是汽车座椅骨架,与智能座舱息息相关。此次论坛为我们日后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思路。通过专家们的分享,我觉得我们未来的汽车骨架研发应该着重于轻量化、安全性和舒适性。”浙江雅虎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骨架开发经理张宇说。
下一步,我市会对此次论坛的成果进行梳理整合,将行业研究与本地企业实践紧密结合,构建智能座舱技术交流和资源共享的专业平台,助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大咖说]
汽车智能座舱发展趋势与用户体验评价新进展
郭钢 重庆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教授
郭钢从发展趋势、行业需求、解决方案、进展分享四个方面着手,分析了汽车智能座舱发展趋势与用户体验评价新进展。他表示,空间结构、移动出行空间功能、环境氛围、交互界面、座舱内信息交互功能、多媒体娱乐功能、驾乘人员行为状态监测功能、具备情感的智能交互是汽车智能座舱与人机交互发展趋势。
软硬件升级赋能车载信息娱乐系统
刘江波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院长
刘江波以江淮汽车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升级实践为例,讲述该企业如何从软件+架构升级、软件+迭代升级、生态+体验升级、能力+合作升级,促智能座舱5化(数字化、智能化、域控化、SOA化、迭代化)发展,满足用户消费升级需求,让汽车从交通工具变成具备消费电子属性的产品。现场,他还就如何集行业力量更好推进智能座舱发展满足用户核心诉求,与参会专家、代表们展开讨论。
汽车智能座舱体验测评探索与实践
雷剑梅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电子通信与软件测评研究中心主任
雷剑梅从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座舱体验存在的问题等五大块内容着手开启分享。她表示,座舱技术的不断突破使座舱更智能,也为座舱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但随着智能座舱功能日益丰富,也带来了用户抱怨、售后召回等问题。行业中缺少一个公认的,能同时兼具消费者和汽车专业视角的有影响力的测评体系,此外对座舱体验的思考应该贯穿于座舱产品的整个研发过程,而不是仅仅局限在最后的整改验收环节。她建议未来在提供测试服务的同时,深入座舱研发的各个环节,提供更多样化有助于座舱正向研发的服务。
智能网联汽车主观体验评价研究
张惠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高级主任
张惠表示,无论是智能驾驶还是智能座舱,都必须以人的主观体验为设计核心。她从多个角度出发,分析了智能网联汽车主观体验评价的必要性及研究思路,并就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主观评价标准化提出了几点建议。她建议编写“智能网联汽车主观评价方法”指南、“智能网联汽车主观评价人员能力”规范;在智能网联汽车测试标准中增加主观评价标准,实现评价的完整性;规范智能网联汽车 主观评价的通用要素、评价对象和评价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