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3版:云江潮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无标题

    早些年曾采访过本地非遗蓝夹缬的雕版传人,了解了蓝夹缬的整个制作过程——这些在岁月长河中静谧着的工艺总让人有一种莫名的感动,触摸之,感觉抓住了生命最初的本源,但对于蓝夹缬最后一项工艺染色很陌生,隔行如隔山。

    秋日午后,应同事芸之约去她的画室学扎染。画室在老城区的塘河边上,一排六层楼高的老房子。一楼二楼改装成画室,很多时候也是招呼朋友的茶室。门前的路不宽,行人稀少,塘河静静流淌,河水清澈,绿树成荫,为画室平添了几分诗意与闲情。同事戏称,这样的地方是现代人灵魂避难所。

    一张长长的木质桌上已摆好了各色染料、棉质白围巾。

    “‘撷’撮采线结之,而后染色。即染,则解其结,凡结处皆原色,余则入染矣,其色斑斓。” 古人制作扎染的工艺美妙之至。我们今天便效仿古人,感受扎染精髓。扎染工艺分扎结和染色两部分。它是通过纱、线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等,用线在被印染的织物打绞成结后,形成保护,使之免受或少受大染缸的沾染。染好后,把打绞成结的线拆除,出来的就是意想不到的花纹效果。

    我将白色围巾对折,头部用麻绳捆扎,中间棉布扯在一起,塞了一块平平的鹅卵石进去,扎紧,还扯了几个地方塞了纽扣进去扎起来。最底部扎了一圈圈,乍一看,像扎稻草人。也有同事扎成麻花绳一节一节的。芸说,每个人按自己的心意随意扎,扎的是种心情。我们无法揣测这千奇百怪的捆扎,出来后的效果会不会颠覆我们的视觉神经。

    染色不难,戴好一次性皮手套,把扎好的围巾放在染盘里,先浇上温开水,再浇染料。因为初次染色,有经验的美术老师芸特地让我们选择五彩的颜料,让色彩刺激我们的观感。我浇了两瓶柠檬黄,开始揉搓围巾——这叫上色,使挤在一块的染料均匀散开。

    一个下午的光阴在嬉笑中慢慢蹉跎。午后的阳光给河面染上金黄的韵纹,这漾动的纹路似乎早已闯进了心门。时光如玉剪,将唯美与期待镶嵌在流动的色彩里。

    第一个解掉捆绳的是同事姜——哈,图案呢?一个图案都没有,橙色一片。扎得太温柔了,扎得密密麻麻,实则赤裸裸地泡了大染缸。姜自嘲,纯色,也好看,也好看!就害我白白浪费了那么多麻绳!

    其余同事解开后,都因为扎得不够紧,不同颜色相互交叉渗透,只见其色不见图。我的围巾上几条不规则的纹路早就把我脑海里的图案一“染”无余,黄颜色深深浅浅。

    芸向我们展示了她自己扎染的蓝夹缬作品,裙子、帽子、小包,全部采用捆扎,纹路和图案自由随性,蓝底白花图案,清新素雅让我们惊叹。原来她用的是纯粹的蓝夹缬染料。我非常熟悉,这种染料来自苍山上生长的寥蓝、板蓝根、艾蒿等天然植物的蓝靛溶液,尤其是板蓝根。扎染“秦汉始有之”,已有数千年历史,作为浙南地区曾经民间婚嫁必备用品。这支古代染缬中的奇葩,又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

    伴着夕阳滞留的余晕,画室依然宁静,携着这份蓝影,我们相约下次来制作蓝夹缬。 “扎龙扎凤扎三春锦绣,染草染花染七彩人生。” 我记住了扎染的一条定律,只有扎紧了才能保留最初的本色。

    此后,我再次拜访蓝夹缬博物馆,跟馆长王河生见识这项技艺的精髓,一部蓝夹缬作品的完成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得多,从靛青打制、花版雕刻到夹缬印染,每一步工艺都得精益求精。感叹先人的智慧,藏巧于拙,一切与自然浑然一体。经过岁月沉淀的物品必有其生命的弹性、韧性与广度,如今正以自己新颖的方式植根于人们的生活,点缀生活,当然也以坚韧执着的心与现实并肩,寻找生存的空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云江潮
   第00004版:财富榜
瑞安电力设备检修预告
瑞安市安阳街道双岙村安置留地项目
合作开发建设意向单位选聘公告
2022年度实施差别化电价管理企业名单公示
瑞安日报 云江潮 00003 无标题 2022-11-1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