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中秋,中国人都会有一次凝望,那凝望有时在水里,有时在天上。每到中秋,我也会静静地遐想,那遐想有时是思念,有时是篇章。今年的中秋,恰逢中国教师节。我在美国家中想念小学老师陈春霞,不由得写下这篇纪念文章。
1963年初秋,开学的第一天,瑞安县小(现瑞安市实验小学)一年级一班的教室里,坐满了50多个学生。随着上课的铃声响起,走进来一位年轻的女老师,只见她中等个儿,身材苗条,一头乌黑自然卷的短发,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精致挺拔的鼻梁下,有一张轮廓分明的嘴巴,微笑起来,露出两排洁如白瓷、粒似珍珠的细牙。这就是陈春霞老师,一(1)班语文老师兼班主任。
陈老师开始介绍自己,宣布课堂纪律,讲解本学期的课程安排……声音清脆悦耳,带着一丝甜甜的平阳口音;表情真诚友善,透着一股慈母般的温柔与关爱。全班五十多双眼睛齐刷刷地注视着陈老师,静静地享受着这美好的时光。
美丽的容颜的确能吸引眼球,而她那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更能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开学第一阶段是语音课,声母、韵母、唇音、齿音……像音乐一样从陈老师的口中流出来,流向全班同学的心扉,留在我们这些幼小的脑海里,成为知识的源泉。在教完拼音字母后,陈老师根据小孩在年幼时学习语言能力最强的特点,插入传授英文字母、解释拼音字母与英文字母的同型不同音,教我们唱英文字母歌。我的英文26个字母是在一年级学会的。
在教学中,陈老师发现班上的同学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原因是有二十多位同学已经在托儿所或家中接受过良好的学前教育。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陈老师安排我们一对一、一帮一坐位, 定时换位,还跟据我们的家庭地址,分区分片组织课后学习小组,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红红火火的学习大竞赛。就这样,我们全班同学个个决心成为志存高远、学争上游的好学生。
古希腊哲学家、历史学家普鲁塔克 Lucius Mestrius Plutarchus曾说过:“The mind is not a vessel to be filled, but a fire to be kindled.” 意思是“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
陈春霞老师像一道霞光, 闪耀着绚丽的光彩, 照亮了我们学习的方向,启迪着我们幼小的心灵。陈老师似一团火焰,燃起全体同学们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课堂里,同学们踊跃发言,积极讨论;课堂外,大家广泛阅读,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力求德智体全面发展。从一年级到五年级,陈老师一直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她多次为本校、外校的老师们上示范课、观摩课。我们1班一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优秀集体。
1班还有一个特长,就是文艺活动很丰富,有唱歌、跳舞、快板、三句半、诗歌朗诵等等。这跟陈老师的多才多艺是分不开的。我当时参加诗歌朗诵,也是陈老师亲自选材和导演的。其实我的条件一般,性格内向,害羞。记得第一次上台时,看到台下黑压压的人头,竟然躲在幕后不敢上,陈老师陪在我的身边,拍着我的肩膀,鼓励我说,不要怕,眼睛向远看,轻轻地将我推送出去。
这轻轻地一推,把我推上了县小的舞台;这慢慢地一送,送我登上了真正的人生舞台。在这个新的起点,我开始审视自己,严格要求自己。每当我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要怕,向远看”,时常在我耳边响起,以至于在后来上大学、赴美留学时,都觉得身后有一股推动力,这股动力源于陈老师的第一次推送,也源于陈老师对我最初的鼓励和期望。
陈老师经常开导我说,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短板。扬长避短,勤能补拙,做最好的自己。我的声音并不响亮,陈老师要求我表演时要结合眼、手、肢体动作来辅助表达。那时候,为了提高参赛能力,她一次又一次地给我示范,如果我做对了,她会点点头,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假如我表演不到位,她也会用她美丽动人的眼神,凝视着我,一边思考,一边解说,帮助我理解表演的内容,使我体会作品的魅力,让我在理解的基础上,尽情地表现出来,传递给观众。
有一天,陈老师说要带我去瑞安中学。瑞中是瑞安最好的中学,那天她先带我去参观校园,接着交给我一个任务,去作朗诵表演。我跟着陈老师找到了她的先生马允伦老师,再由马老师带我去他的班上,给瑞中的高年级学生表演。原来陈老师是为了消除我胆小、怯场的毛病,带我出去练兵。真是用心良苦啊。陈老师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处事方式,让我看在眼里,铭刻于心中,受用至终生。
1936年科学家爱因斯坦在纽约州立大学曾经说过一句关于教育的名言 “Education is what remains after one has forgotten what one has learned in school”, 直译就是:“教育,就是忘记了在学校所学的一切之后剩下的东西。”
谢谢您,陈老师!您是辛勤的园丁,培育了我们;您像春天的霞光一样,照耀着,时刻温暖着我们,直至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