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林瑞蓉 通讯员 何丽窕)11月9日上午8时许,潘岱街道仲容社区砚和锦园小区居民李女士出门买菜,她顺道将前一天的生活垃圾带下楼,步行1分钟,扔进小区的垃圾分类投放站。这看似稀松平常的一幕,却是潘岱街道党建引领“共享社·幸福里”建设带来的大变化。
砚和锦园小区是建设温福铁路工程时的安置小区,建成超10年,共有楼房22幢、居民400户1200多人,建设时只顾满足住房刚需,公共活动场所、物业等基础设施配备不足,垃圾桶“居无定所”也是小区一大痛点。
“以前是移动式垃圾桶,有些居民图方便,把垃圾桶移到自家单元楼门口,这又给其他居民造成不便,垃圾乱丢现象时有发生。”砚和锦园党支部书记孙朝游介绍,今年,小区创建“共享社·幸福里”,针对“流浪垃圾桶”问题,小区党支部牵头,邀请街道环卫所、砚下经合社干部、社区社工多次会商,最终达成共识,撤桶并点,建设垃圾分类投放站,实现小区居民步行3分钟内可达垃圾投放站,小区垃圾分类定点投放率达100%。
自“共享社·幸福里”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潘岱街道围绕砚和锦园小区、仲容社区,找准“共建”切入点、“共治”着力点、“共享”契合点,坚持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重点,不断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为了让“关键小事”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声,潘岱街道还建立“书记领办”项目清单,砚下电力线路上改下工程等一批民生工程由街道班子成员包联领办。
值得一提的是,砚和锦园小区在仲容社区内,两处的“共享社·幸福里”建设相辅相成,共建共享,为小区及社区居民带来更多幸福体验。
诒让主题公园改造提升是其中之一。该公园改造提升后,兼具健身、休闲功能,公园内还打造铭记亭、水榭花岸、临水亭、林荫广场等使用场景,既满足居民休闲、观光、健身的需要,也成为展示社区风貌的窗口。
随着“共享社·幸福里”创建工作推进,更多细节的改变擦亮民生幸福底色。临时垃圾堆放点摇身一变,成了共享茶亭,老人们最喜爱在这里纳凉谈天,炎夏时节还有志愿者烧伏茶;闲置场所被改造提升为小区活动阵地,热心业主自发筹资建设健身房、儿童游乐设施,小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社区、小区善用社会组织力量,引入市中草药研究会、市烹饪协会、街道新乡贤联谊会、社工站等社会组织,为“一老一幼一特”提供暑期作业辅导班、观看红色电影、参观孙诒让故居等公益服务,丰富他们业余生活;孙诒让故居附近一处违章建筑拆除后的120多平方米空地,被打造为集盆景种植、物品漂流柜、休憩观光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口袋公园”……这几天,“共享社·幸福里”乐享驿站也投用了,驿站设有茶吧、书吧、电视机等,供居民休息消遣。
一点一滴的改变不断堆砌居民的幸福感。“现在咱们小区可不比别的差!”小区居民何阿姨自豪地说。
此外,潘岱街道通过首创的“网格红管家1+3+3+X”工作法和社区居民代表会议等形式,了解居民所需所求,将服务延伸到基层治理最小单元,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联动、高效响应的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网”,让“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筑起居民“幸福圈”。该“网格红管家1+3+3+X”工作法得到市领导批示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