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云江
洪景椿,瑞安中学科技辅导员、特级教师,在省内外大名远播。他长期致力于“学习、动手、创造”三结合的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丰硕。
甘当园丁育百花
走上教育工作者岗位
洪景椿以教师为业或许有些偶然。1957年秋,他从瑞安中学毕业,如愿考上了安徽医学院。可是上学没多久,就因患肺结核而被迫休学,读大学当医生的梦想顿时烟消云散,当时的他被推向人生的十字路口。他曾惶然,也曾迷惘,但并未深陷于萎靡,经过冷静地思考之后,毅然决定要做一名教育工作者。因为他坚信:教育是改造灵魂、改变人的命运和贫困的灵丹妙药。
病愈后,他到了一所乡村学校任教,教授初中物理。站在三尺讲台,面对稚气纯真的学生,“甘当园丁育百花、愿做黄牛俯身耕”的决心油然而生。可是尽管他对物理这门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自己中学阶段物理考试也屡得满分,但毕竟不是教育科班出身,全无教学经验,而且乡村中学教学设备简陋,图书资料缺乏,这给初涉教坛的他带来了重重困扰。
以其昭昭,使人昭昭。当教师岂可误人子弟,洪景椿暗暗告诫自己。年轻气盛的他认定了自学之路,用微薄的工资购置了物理书籍和教学参考用书,如海绵吸水般在书本中拼命吮吸着“营养”,每读至夜深人静才去就寝。书看多了,知识储存多了,也越发有自信了。他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不断充实到课堂教学中,所教的课受到了学生的喜爱。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复杂物理现象,有时“千言万语说不清,一看实验便分明”。可是乡村学校条件差,几乎没什么教具可用,怎么办?从小头脑活络、喜欢动手制作的他,望着漫山遍野的竹子,心生一念,自己动手制作教具。他因陋就简,土法上马,制作了不少“土教具”。如用毛竹制作的组合教具,可演示“马德堡半球”“牛顿七色盆”“活塞式抽水机”等32种演示实验,参加浙江省创新教具发明比赛获得一等奖。他先后研制了创新物理教具150多件,获全国、省、市奖45件,被评为省、市自制教具先进个人。
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他一发不可收,染上了一个“嗜好”:白天一有空就去逛旧货店,看到还可利用的旧物品就掏钱购买,晚上泡在寝室里用这些旧元件、旧零件制作教具,搭了又拆,拆了又装,寝室成了名副其实的“工场”和“实验室”。每当独特新颖的教具试制成功或新的物理实验被攻克时,疲惫的脸上才会露出舒心的笑容。
开拓青少年思维
万紫千红春满园
将学习、动手、创造有机结合
在自制教具过程中,他更加明白创造发明的实践不仅能学习、巩固知识,也是培养技能的好途径,更是知识的活化与再创造。他决定带领学生一起制作教具,在动手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由此,一批批学生爱上小发明活动,并取得不少成绩。
1979年,扬名在外的洪景椿调到瑞中任初中物理教师兼科技辅导员。其时在全国科学大会的精神鼓舞下,科技创新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科学的春风也吹进瑞中这所历史名校,为他施展才华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他因势利导,在温州市中小学中率先建立科技兴趣小组,以兴趣激发学生的科技意识。1986年又创全省先河,自编教材,开设发明课、实用小发明选修活动课,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洪景椿创立的物理、劳技、发明三结合的教学方法,把学习、动手、创造三者有机结合,作为开拓青少年创新思维、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在一无经费、二无器材、三无场地的状况下,一切从零开始,白手起家。没有经费,自掏腰包;没有器材,走街串巷收集废品废料、废旧元件;没有场地,就挤在办公室和寝室里制作,到了周末,他家小院堂屋门庭若市,学生满座,俨然成为小发明创造活动的基地。
在洪景椿的精心指导下,瑞中发明协会日益壮大,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蔚然成风,小发明成果源源不断地诞生,奖励一项又一项接踵而来,如周志晓的“定位墨水瓶”获省青少年发明比赛一等奖、省首届亿利达青少年发明比赛二等奖;何熙明的“多功能节水阀”获第九届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一等奖;岑锷的“电话遥控装置”获第六届全国青少年创造发明比赛一等奖,其发明事例还被编入全日制高中二年级思想政治课下册的“注意培养科学思想方法”一节中。
洪景椿被称为“小发明之父”,瑞中被誉为“小发明家的摇篮”,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全国中小学创造教育先进集体、全国创新型学校等称号。
推广科技创新发明活动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为了推广青少年科技创新发明活动,洪景椿结合自己创新教育的实践和研究,编写了《实用小发明指导》《青少年发明创造技法》《青少年发明创造活动指南》等10本创新教育校本教材,在全国、省级刊物上发表20多篇论文,接受省内外250多所各级各类学校邀请,去指导学生训练发明技能,培养创造意识。
1990年瑞中毕业的中国当代钱币学术领军人物黄瑞勇在《我的老师洪景椿》中说:洪老师的成就,恰恰在于他出神入化的动手能力。在把物理原理转化为实际生活的时候,他纵横驰骋,是指挥若定的大师;他谈笑风生,是桃李成蹊的高人。如果把实验室变为舞台,他就是整个舞台上的明星。
2003年洪景椿退休后并不离岗,继续发挥余热,不断探索创新教育的奥秘,编写创新教育校本教材,参加浙江省高中教材《无线电技术基础》的编写;2007年,他带领10名学生参加首届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一举拿下3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和2个三等奖,再次被评为全国创新型优秀教师。他的事迹先后入编《中国当代教育家大辞典》《中华劳模大辞典》等辞书中。
2018年7月26日,“小发明之父”洪老师因病与世长辞,追悼仪式上500多人前来含泪送别,全国总工会、浙江省总工会、浙江省劳模协会发来唁电表示深切哀悼。
杏坛耕耘五十四年,洪景椿老师硕果累累,深为人们敬佩。他的治教格言是“春风化雨,诲人不倦”,这是他半世纪工作最质朴、最真实的写照,也正是他辉煌教师生涯的最好诠释!
【人物名片】
洪景椿(1938—2018),瑞安城关人。瑞安中学物理教师兼科技辅导员,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指导学生创造发明作品获奖1000多项,获专利100多项,6项转让工厂生产,连续三次被评为全国优秀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被誉为“小发明之父”,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中小学创造教育先进个人、全国创新型优秀教师、瑞安市十大教育功臣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