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3版:瑞深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众体育活动场地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市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瓶颈
学校体育场所开放,何去何从?
马鞍山实验小学操场

    ■记者 林瑞蓉/文 孙凛/图

    卡塔尔世界杯巅峰之战即将上演,这场足坛盛宴带给人们的激情,久久未熄。除了精彩的比赛,卡塔尔高科技、高配置的八座世界杯足球场也让球迷们羡慕不已。“瑞安什么时候能有一个专业足球场?”“什么时候才能踢球不为场地发愁?”球迷们的困惑,反映出的不只是瑞安足球运动场所的不足,更是大众对优质体育运动场地的迫切需求。

    我市大众体育活动场所现状如何?学校体育场所能否开放用于满足大众的健身需求?连日来,记者带着疑问走访了相关部门、专业人士及热心群众。

    近日,记者来到市体育馆,市足球运动协会会长彭继敏已在这里等候。“瑞安足球运动成绩是非常喜人的。”彭继敏说,瑞安共有足球运动爱好者500多人(不包括青少年学生),是温州各县(市、区)中最多的,瑞安市足协杯足球赛已经举办21届,在浙南地区有较高的影响力,各级足球队还获得2019年温州甲级足球联赛冠军、2022年温州超级足球联赛冠军等荣誉,青少年足球获得浙江省校园足球联赛中职组冠军的好成绩。

    这样看来,足球运动在瑞安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有着不错的发展,但现实是,我市足球运动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许多不足。

    “瑞安没有一个可以放心踢球的标准足球场,也没有条件承办一些大型赛事。”彭继敏说,反观平阳、苍南、龙港、泰顺等地,足球运动爱好者基数不如瑞安,但都建有标准足球场。有一年,瑞安举办足球赛,却要包车到永嘉举行,来回90多公里,就因为那边的标准人造草坪足球场管养得好。

    标准足球场即为十一人制足球场,市体育馆、塘下全民健身中心都有政府投建的标准足球场(不包括学校内的)。此外,在市区十八家体育公园、瑞祥公园,场桥的体育公园等处也有收费的五人制、七人制足球场。但由于瑞安市体育馆、塘下全民健身中心承担着全市的体育活动开展,工作人员空闲时间少,草地管养又需要空闲,多种原因导致草地管养不到位。

    “足球场地特别是草皮需要定期维护,否则会出现空有场地而无法踢球的现象。”彭继敏说,这几年,市足协杯足球赛还是在市体育馆、塘下全民健身中心举办,但运动员出现骨折、崴脚、擦伤等状况都有增多。他曾向相关部门提出建议,引入第三方管理公司,对市体育馆进行维护管理,让已有的场地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但最终因为诸多原因没能实现。

    事实上,近年来,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一直积极推进体育设施建设,2020年至2022年,共建设足球场(含笼式)12个。此外,还建设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含全篮和半篮球场)62个、登山步道29条、体育小公园2个、村级全民健身广场1个、门球场5个。数量上来了,但也存在一个问题:这些体育场所没有一个位于市区,大多建在西部乡镇,位置偏僻,辐射带动作用小。

    “瑞安是工业城市,寸土寸金,尤其是市区,人口密度大,土地资源珍贵,可用的建设用地少,即便是周边乡镇,体育场地也都兴建在高架桥下空间、拆违后的土地等‘金角银边’。”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群众体育科负责人说,他们鼓励村社出资建设体育场地,并有相应的资金补助政策,但是足球场地占地面积大、使用率低、维护费用高、回报周期长,村社往往更愿意建设篮球场、羽毛球场等。

    有场地,但缺少管养;想新建,条件又不允许。瑞安足球爱好者想尽情踢一场球竟成了一个“奢望”。

    足球场地匮乏

    “家门口”踢球成“奢望”

    满足人民需求

    35所学校体育场所曾开放

    跳广场舞的,绕着广场散步、慢跑的,牵娃的,遛狗的……夜晚的市府广场,“人满为患”的场景从不缺席。市民张女士家住清莲小区,天气好的时候,她会带着孩子来市府广场放放风。清莲小区是老小区,小区内活动设施少,周边也没什么公共活动场所,市府广场虽然拥挤,但仍是她徒步锻炼最好的选择。

    一到晚上人挤人,不是市府广场的独有景色。“就近没有好的健身场所,公园是最好的锻炼场所了!”在安阳中心城区的几个公园和广场里,每天锻炼、跑步的人摩肩接踵。

    据公开发布的数据显示, 2021年,我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41平方米,低于全省的人均水平2.55平方米,低于温州的人均水平2.47平方米。较低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带来的是公共活动场所的满负荷运转。缓解人民群众日益增强的体育健身需求和我市体育场地不足的矛盾迫在眉睫!

    “学校体育场地面积占了我市体育场地总量的60%,如果能开放这部分体育场所,群众的体育健身需求将得到很大缓解。”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石亮说,这件事曾两次列入市人大重点建议,2014年,市政府把开放学校体育设施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努力解决人民群众就近进行体育健身活动的需求,当年全市开放了19所学校。2018年,我市又制定“关于进一步推进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开放的学校增加到35所。2020年,石亮和其他4位人大代表提交了《关于要求进一步落实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建议》,再次引起市政府重视。

    市马鞍山实验小学是第二批开放体育场所的学校,它的操场在周一至周五学生离校之后和周末向公众开放。这让周边市民十分欣喜,一些年轻人更是由此养成定期运动的好习惯。

    随着一所所学校向公众敞开“大门”,市民的需求得到回应。2020年,市教育局拟再新增15所学校开放体育场所,但因进入“疫情时代”,这些学校最终没有开放,而已开放的35所也重新关上了“大门”。

    [他山之石]

    杭州弹性开放学校体育场地设施

    7月5日起,杭州市中小学校室外体育场地及具备开放条件的学校室内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在疫情防控大背景下,这也是今年杭州市的学校体育场地首次进行对外开放。暑假期间杭州市共有665所中小学校的室外体育场地和207个体育馆向社会开放。7月5日至8月21日,有1342839人次入校健身。

    市民持“杭州市民卡”或实名的“杭州通卡”至所在社区开通健身功能后,经提前预约可刷卡进入所在社区范围内的中小学开放校园进行锻炼。

    鼓楼区以数字赋能助力学校体育场地开放

    今年,福州市学校体育场地试点向社会开放工作被列入2022年福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10月20日,鼓楼区7所学校作为首批试点向市民免费开放体育场地。

    为确保开放学校的校园安全,鼓楼区以数字赋能助力全民健身,在学校门前安装闸机,闸机如同“数智哨兵”,对接福建省大数据平台的官方数据接口,市民经闸机人脸识别或身份证核验,符合相关要求后方可进入校园。

    重重困难之下

    便民之门是否能重启

    疫情,改变了许多人的人生轨迹,也让开放学校体育场所这一民生实事按下“暂停键”。

    今年3月30日,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负责人郝风林表示,教育部将积极会同体育总局等部门,进一步盘活现有存量资源,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和社会公共体育场馆双向开放。8月,瑞安发布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2-2025年),计划指出,落实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推动机关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应开放尽开放,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目前,《温州市全民健身促进条例》已形成了草案修改稿,正在征求意见。草案修改稿指出,公办学校应当在法定节假日、寒暑假和其他适当的时间向公众开放体育健身设施,可以采取联合管理、委托管理或者自行管理等方式运营管理;鼓励民办学校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

    眼下,随着疫情政策的逐步优化调整,学校体育场所能重新恢复对外开放吗?

    在石亮看来,开放学校体育场所,增加群众特别是安阳中心城区群众的锻炼去处迫在眉睫。“相比餐饮行业,体育场所往往空间更广阔,在做好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应该更具备开放条件。”她说,有一些学校的体育场所是可以独立进出的,这部分学校应该优先考虑开放。

    而市教育局相关工作人员认为,目前疫情防控仍是开放的最大难点。“学校是人员密集的重点场所,最大程度保障师生健康,最大程度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是当前学校疫情防控的重要任务。当下,我市学校仍采取严管严控的防疫措施,连学生家长都不得进入学校。”该人员说,在“疫情时代”开放学校体育场所,需要多方调研,研究可行性,制定实施方案,如若确实可行,市教育局将会积极配合市政府决策。

    开放学校体育场所,或许还差一阵“东风”。业内人士认为,从前几年的开放经验来看,也仍有许多细节值得完善。

    “一方面是学校思想上对开放工作不重视,因一些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裹足不前,从而影响执行。另一方面是入校审批也相对繁琐,市民要持个人身份证到学校办理备案准入,如果市民去多个学校锻炼还要跑多个学校办手续,何况学校放寒暑假没有上班无法办理手续。”石亮说。

    但对学校来说,这些措施是落实校园安全的一部分。“我们最担心的还是开放后带来的校园安全问题。”市马鞍山实验小学校长蔡建明介绍,该校体育场所由于布局问题,无法与教学区进行物理隔离,开放后,出现过极个别的图书、教学设备丢失情况。如果重新开放,人员管理、校园安全等都需要有更加严密的举措。

    学校开放体育场所后,如何保证校园和锻炼人员的安全,外来人员锻炼出现意外谁来负责,场地如何管理,财产出现损失由谁负责……这些问题压在许多学校负责人心中,他们表示,希望有关部门能出台学校体育场所开放细则,明确责任,便于学校操作。

    同时,资金补助不足、发放不及时也困扰着学校。记者了解到,政府对开放体育场所的学校一年补助6万元,发放给场所保安、保洁等人员,这对学校来说往往不够。“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是件好事,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对场馆设施损耗、人力投入等问题,主要应采取政府花钱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一位学校负责人表示。

    还有不少市民认为,开放学校体育场馆只是解决全民健身运动场所不足问题的“应急之举”。说到底,还得从做好城市规划这个根本做起。政府应该尽快根据人民的新需求,对体育设施建设进行具有前瞻性的整体规划,改变城市建设规划与体育设施建设规划脱节的局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瑞周刊
   第00002版:瑞城生活
   第00003版:瑞深读
   第00004版:天下瑞安人
学校体育场所开放,何去何从?
瑞安日报 瑞深读 00003 学校体育场所开放,何去何从? 2022-12-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