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潘敏洁 陈豫州 徐衡)“很高兴家门口新建了一个健身房,这样就不用为寻找场地而四处奔走,也提高了锻炼的积极性,还节省了不少费用。”来自马屿镇九甲村的杨女士说。杨女士口中的健身房位于马屿镇综合文化中心五楼,近期刚开张。
近日,记者走进该百姓健身房,占地约500平方米的场地容纳了不少运动器械,如有跑步机、健身车等适合有氧运动的器械,也有杠铃、哑铃、龙门架等适合无氧运动的器械。此外,这里还摆设了乒乓球桌和台球桌,可满足不同人群的运动需求。
据悉,该场地免费向广大群众开放,已经吸引了不少村民前来锻炼“打卡”。“这里设施挺多的,功能也很齐全,我早上在跑步机上跑了将近一个小时。”马屿镇村民杨仙妃说,“关键离我家挺近的,开车只要几分钟,过来锻炼很方便。”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体育工作,深入践行“体育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体育健身是2022年十大民生实事之一,我市大力推进百姓健身房、球场、登山健身步道、健身路径等建设,进一步改善基层公共体育设施条件,加快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自2018年以来,我市连续五年推进百姓健身房建设,今年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又新建百姓健身房13个,其中浙江省级3个。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我市将更多球场类运动场地的建设选址放在了农村,将“废弃”的空间变成健身“宝地”,逐步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难题。
在马屿镇团社村,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工作人员对该村的多功能运动场进行了验收。该场地设置了一个标准篮球场、羽毛球场及乒乓球场。据了解,这里原先是一片各种杂物堆积的荒地,该中心工作人员与村民协商后,将这里规划为体育场地。隔壁的五甲村则将农田旁的一处空闲土地资源利用起来,也建成了一座崭新的多功能运动场。
“我们现在就是利用闲置的废弃的土地、桥下空间、边角地,把能够利用的全部用起来,见缝插针地建设我们身边的球场、百姓健身房、健身路径,让市民朋友出门就能找到体育场地去锻炼,尽力打造15分钟健身圈。”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群众体育科科长薛立琴说。
据统计,今年我市新建设或提升改造球场33个,均配备了灯光照明设施、塑胶地坪、围网等。此外,我市还围绕城西嘉园等各小区(村居)周边,新建了112套新国标健身路径,修建了漈头岭、水甲山等10条3公里以上的登山健身步道,力促完善市、镇、村公共体育设施网络和城市的“15分钟健身圈”空间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