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2版:创新瑞安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创新为钥解锁发展密码
2022年瑞安十大科技新闻出炉
瑞安汽车零部件企业与工程师结对集中签约仪式
2022国际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创新生态大会开幕式
华峰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浙江省农科院瑞安技术转移中心”揭牌

    ■记者 陈丹丹 通讯员 叶恬汝

    一条条惠企政策快速兑现,一个个核心技术加紧突破,一项项科技成果加速转化……2022年,我市以创新为钥解锁发展密码,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科技创新之路目标更明确、步伐更坚定。

    在2023年即将来临之际,记者整理了2022年度瑞安十大科技新闻。这十大科技新闻就像一串脚印,见证了瑞安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上的勇毅前行。

    4家瑞企5项成果喜获省科学技术奖

    今年7月,“2021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公布,由瑞企牵头或参与完成的5项成果获奖,比去年增加3项,成绩显著。

    此次温州共有8家民企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奖,瑞安占据3家,获奖成果分别为浙江正博智能机械有限公司《多模式多功能手提袋全自动智能生产线》、浙江东瑞机械工业有限公司《复杂异形零件多工位精密冷镦设备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瑞立集团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新能源车用智能空气处理系统研发及产业化》,3项成果均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此外,华峰集团以第二完成单位参与的《高性能聚氨酯新材料制备及其系列产品开发》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瑞立集团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以第三完成单位参与的《汽车自动调整臂智能制造及测试技术产业化》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首批33家瑞企与工程师“一对一”结对

    7月20日下午,瑞安汽车零部件企业与工程师结对集中签约仪式举行。会上,《企业与工程师结对工作方案》发布,首批33家瑞企与结对工程师现场签约,并为其颁发聘书。

    瑞安是一座“创新驱动”的城市,也是“车轮驱动”的城市。为了破解汽车零部件企业与工程师信息不对称、沟通不顺畅的问题,我市在全省率先探索企业与工程师合作新模式,由瑞安市政府与浙江大学合作共建的浙江瑞安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谋划搭建平台,为企业量身定制“私人医生”,全程跟进,提供服务。

    2019年以来,该综合体征集工程师专家库成员300多名,筛选意向结对的汽车零部件、机械行业企业100多家,聚焦企业难题,匹配专业对口工程师,实现“一对一”精准及长期服务。目前,双方已有14个合作项目正在实施中(部分已完成)、9个项目达成意向合作,正在进行洽谈。

    《瑞安大孵化集群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出台

    今年6月,我市印发了《瑞安市大孵化集群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以下简称《计划》),按照全域统筹布局、孵化空间拓展、服务体系健全要求,差异化、专业化、集约化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创园等孵化基地,带动整体孵化效能提升和创新资源配置优化。

    根据《计划》,我市建立起三档培育机制,以“七个一”标准重点打造东新科创孵化芯、链主型孵化器等示范孵化器,协同部门、镇街、平台,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迅速掀起大孵化集群建设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创E公社跻身“国家队”,成为我市首个国家级众创空间。另外,新认定温州市级孵化器1家,新增省级、温州市级众创空间各2家。

    截至目前,全市已申报孵化空间16个、温州示范级孵化器3家,累计新增孵化空间21.67万平方米。

    国际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创新生态大会在瑞召开

    11月3日至5日,2022国际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创新生态大会在瑞召开。大会以“新汽车、新技术、新生态、新机遇”为主题,设置了“1+5+N”的活动板块,近500名海内外院士、知名专家学者、头部企业高管等齐聚瑞安交流与对接,推动汽车产业链条上下贯通、协同创新与区域合作,在全产业链、全生态布局上开展产业联动、实现合作共赢。

    会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温州会员活动中心”揭牌,达成发布汽车供应链创新生态《云江共识》,并集中签约了20个瑞安当地智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项目,总投资200亿元,以“项目落地”推动产业升级。

    此外,由市科技局承接举办的供应链策略辅导暨技术研讨分论坛,邀请来自汽车行业不同领域的8名专家、企业高层,与我市汽车零部件企业代表共同探讨当下企业供应链变革的痛点和前路,为如何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联合攻关、构建良好创新生态提出了真知灼见。

    三项目入选省“尖兵”“领雁”计划

    今年11月,浙江省公布2023年度“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首批项目名单,我市华峰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申报的“高分子量聚碳酸亚丙酯关键合成技术及产业化”及“阻燃聚酰胺66切片及多功能纤维的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示范应用”、浙江新力新材料有限公司牵头申报的“聚烯烃的功能化改性制备及其在高性能耐高温尼龙中的应用示范”这3个项目榜上有名。

    入选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不仅彰显了瑞企技术研发攻关、科技创新的综合实力,也是我市多年来实施创新驱动结下的又一硕果。此次三项目入选,不仅可获得研发经费支持,也是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认可,将激发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加速破解“卡脖子”关键技术。

    瑞安跻身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第13位

    11月18日,《光明日报》刊发了《2022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名单,瑞安位列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第13位,比上一年上升一个位次,排名浙江各县市第二、温州各县市第一。

    今年以来,我市全面落实“创新首位”战略,在主体培育、要素供给上持续深耕,在产业升级、平台突破上持续攻坚,跑出创新“加速度”,有力推动科技创新指标全面领跑,创新指数进入全省第一梯队,获2021年度全省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责任制考核优秀。

    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梯次培育体系成型

    高新技术企业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更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今年以来,市科技局始终坚持把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作为争创高水平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抓手,大力推动规上企业高新化,梳理汽摩配、机械电子和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品主导产业科技创新重点培育名单,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的梯队培育机制,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

    通过大力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今年我市新认定国家型高新技术企业117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71家、温州市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39家,均居温州前列。1至11月,全市完成规上工业研发费用36.86亿元,比重3.66%,增速8.65%;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61.87亿元,完成高新投资额56.7亿元,增速达14.6%。

    农业科技促共富工作结出硕果

    9月26日,市科技局、省农科院联合举办2022年农业科技促共富工作推进会。会上,举行了“浙江省农科院瑞安技术转移中心”揭牌仪式。此次“联姻”,有力推动了瑞安区域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助力打造瑞安农业科技共富平台。

    当天,市科技局与省农科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组建15人的科研专家团队,重点在预制菜、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绿色智慧高效农业、农产品质量与生命健康等方面开展协作攻关,以补齐区域农业发展的科技短板,提升瑞安农业科技支撑能力。

    今年以来,我市大力搭建农业科技平台,建立“产学研”融合、“繁育推”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推动水稻、花椰菜国家农业科技园示范区列入温州创建名单,组织科技特派员持续开展科技下乡和帮扶活动,引导农民通过创业、就业、经营等增加收入。

    科技新政“真金白银”助企纾困发展

    今年以来,市科技局多次组织人员深入科创平台、高新技术企业等进行调研,主动对接企业需求,强化服务保障,打出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拿出“真金白银”助企纾困,提振企业信心。

    该局大力实施科技新政,全年共兑现惠企政策奖补9853万元;与市财政局联合印发《瑞安市企业研发后补助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创新实施新型产学研合作16项,及时资助企业早期的研发投入,减轻企业负担,带动企业研发投入近千万,形成R&D投入乘数效应。

    此外,实施“卡脖子”技术攻关“揭榜挂帅”专项4项,重点支持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科技项目;加大疫情期间企业解忧纾困力度,创新券申领额度提高至原来的两倍,已发放创新券1982.18万元,使用创新券883.82万元。

    科技数字化改革持续迭代升级

    今年以来,我市全面优化市县网上技术市场创新赋能应用,完成省网上技术市场3.0瑞安分市场相关场景和系统建设,以网上技术市场撬动企业创新。

    据悉,该应用场景充分呈现瑞安技术市场建设运营情况,建设需求清单、场景清单、改革清单“三张清单”,打造指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四个体系”,形成科技金融、科技创新券、奖补政策等“六大制度”,打造网上技术市场3.0平台创新赋能体系运营样板,同时在此基础上探索构建市县技术市场评价指标体系,切实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率。

    依托这一场景应用,今年1至11月,我市完成技术交易额43.07亿元,组织实施发明产业化项目33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创新瑞安
   第00003版:百姓事
   第00004版:天下瑞安人
2022年瑞安十大科技新闻出炉
瑞安日报 创新瑞安 00002 2022年瑞安十大科技新闻出炉 2022-12-3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