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邵象富 程春阳
临近农历年关,我市已有不少制造业企业开始为春节后的生产团队招工。企业梳理发现,在意向生产团队中,30岁以下的年轻人是最缺的。瑞安制造行业的年轻劳动力现状、问题与出路在哪里?记者展开调查。
制造业用工缺口大
年轻人不好招
仙降街道、云周街道汇集着大大小小的鞋企,丰富的就业资源曾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来此打工。而近日记者在这里发现,往年打工人排队求职的情景不复存在。浙江蓓尔鞋业是一家专业生产帆布鞋的鞋厂,近些年,企业负责人明显觉得生产车间工人的平均年龄在上升。
浙江蓓尔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林一玮坦言,他们对工人技能的要求并不高,肯吃苦耐劳基本都会录用,工人的收入也比较可观,但工作时间长,基本都在10个小时以上,年轻人不大好招。“要比较勤劳,年轻人在这方面的表现可能差一些,不像一些中年的老工人,待得住。”他说。
林一玮介绍,目前该公司30岁以下的年轻人仅占20%左右,这可能和鞋厂附近高昂的房租成本有关。房租加上水电费,一年估计要15000元。也就是说,他们过来打工,还没上班就要先拿出这笔现金。
潘岱街道的一些锻压厂也同样面临着招不到年轻人的困境。瑞安市新兴锻压厂是一家生产汽车配件的企业,外贸订单占到企业生产的65%以上。董事长张志平说,2022年7月份订单就已经来了,由于业务量增加,企业需要增加一条生产线来扩大产能。尽管他们开出了9000元的月薪、提供免费食宿等优厚条件,但还是吸引不了年轻人。
“年轻人受不了,说锻压厂太辛苦了。”张志平告诉记者,目前厂里的年轻工人只有5名。2022年年初,厂里的老员工从老家介绍了几个年轻人,但上班没几天就离职了,原因是工作枯燥、辛苦。现在厂里基本上是老工人,年龄都40多岁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传统制造业的年轻劳动力逐年减少,目前企业一线工人的年龄基本上集中在40岁至55岁。据我市人社部门统计,2022年有近1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比2021年增加了近3000人。
一边是制造业用工缺口大,另一边是年轻人不愿进工厂。那么,这些年轻人都到哪里就业了呢?
制造业利润下滑,年轻人更倾向服务业
在采访中,不少企业负责人向记者透露,疫情期间,不少企业订单利润下滑,导致企业留人困难。以模具制作行业为例,2022年总体订单量同比下降30%左右,由于工人数基本不变,但绩效、奖金等大幅缩水。工人月薪与快递行业的月收入基本持平,在同等条件下,新入职的工人更倾向选择如网约车司机等第三产业再就业。
胡光辉是一名“90后”小伙,两年前从瑞安一家上市制造业企业辞职,干起了网约车司机。他说,开网约车的收入不比在工厂挣得少,而且开网约车的时间可以自主安排,不受约束。“那时候我在厂里上班是有倒班制的,夜里上夜班要上通宵,太累了,没有请假,只能调班。”他说。
这几年,在瑞安,很多年轻人和胡光辉一样离开工厂,从事外卖等服务业。29岁的潘家强半年前也加入了外卖配送服务行业,干过车间流水线工作的他,觉得外卖配送服务挺适合他的,工作时间自由,薪水也令人满意。“一个月六七千、七八千元都有,总体来说,跑外卖可能更自由一点。”他说。
2019年疫情出现时,瑞安的外卖配送和网约车服务已经进入发展期,3年来制造业工人向服务业转移速度加快。
饿了么平台瑞安区域负责人梁舒雨说,从事外卖骑手之前,大部分人在工厂上过班,年龄30岁左右的占骑手人数的近一半。滴滴出行瑞安区域工作人员凌辉也表示,网约车司机中青年大概占六成,中年人占四成,基本都是从工厂离职的。
在疫情影响下,不少制造业企业曾一度停工停产,一些员工在复工复产后,不愿继续回去工作,而是选择服务业岗位,即使工资没有工厂的多。
劳动力产业间转移的背后,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毋庸置疑的是,现在制造业年轻人招工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我市一些制造业企业出台哪些措施来吸引年轻人回流呢?
吸引年轻人回流,需打通成长通道
瑞立集团是一家专业生产汽车零部件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招年轻人难的问题。不过,该企业出台了相关措施,吸引年轻人回流,现在该企业年轻人占比稳定在30%以上。
瑞立集团副总经理吴兴明坦言,现在本地年轻人很少会进入制造业企业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人尤其是青年群体对工作环境、个人感受等更加重视。所以,该企业积极探索如何让年轻人回归企业,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设立薪资提档制度、技师工作室传帮带等。目前四川、云南、安徽等地有不少年轻人过来工作。“我们现在逐步采用一些自动化设备,让员工主动参与这些设备的改造和创新,让他慢慢地感觉到在这里发展前景比较好。”他说。
面对年轻人不愿进入制造业车间的困境,浙江百速鞋业有限公司通过实施智能化改造,实现发展“加速度”。公司将原本“各司其职”的定型、整理、注塑三条流水线合并成一条流水线,三条流水线减员20%,但产能提升了30%以上。
“比如说像产品运输,我们通过流水线上的上架链条来代替,比较累的、重的、脏的活儿,通过机器来代替,这些具体设备的改造和车间工作环境的改善,也可以吸引年轻人的到来。”浙江百速鞋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翁士忠说。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向了快递或者外卖行业,不愿意进厂打工。对于这样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呢?市人社部门表示,这种转变实际上是从技能要求较低的加工制造业向外卖等行业转移。因此,传统制造业要及时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在用工环境、待遇等方面也需要提升。
市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唐晓海建议,企业要规范经营,改善工作环境,真正能够按合同规定的方式开展用工。
2022年,市人社部门还发放了稳岗、一次性扩岗、企业留工培训等多项补贴约7000万元,加大全市紧缺工种的培训力度。“我们将尽量打造瑞安本土的产业工人队伍,让本地工人实现高质量就业。”唐晓海说。
编 后
近年来,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去工厂上班,导致产业工人年龄结构不断老化。而想要让更多年轻人“进工厂”成为产业工人,关键之一是我市的一些制造业企业要加快结构转型升级,改善生产环境和员工薪酬待遇,以增强对年轻人特别是技能技术人才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还是要通过加强技能培训、加大就业促进与保障等政策措施,打通年轻人的“工匠”成长通道,让他们看到自己与企业一起发展的美好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