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丹丹 通讯员 叶恬汝
如果说生产设备是制造业的“躯干”,那么工业软件便是制造业的“大脑”。在东新科创园一期的温州星矢科技孵化器,有一家专注于工厂数字化系统研发的科技企业——亚软数字技术(温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软数字”)。其自主研发打造的工业软件,帮助企业在技术研发管理和生产制造执行领域实现数字化转型,成为解决“卡脖子”问题的重要利器。
加速国产平价替代
中小企业也能
“用得起”“用得好”
亚软数字技术(温州)有限公司前身为温州角马软件有限公司,于2021年10月入驻东新科创园一期。此前,企业“蜗居”在我市一小区内,员工招聘和客户洽谈都极不方便。
“吸引我们入园的最大因素就是这里优良的办公环境,不仅如此,园区还帮我们对接市场资源,牵线软件行业专家,在产品研发上为我们带来启发。” 亚软数字CEO方瑞杨表示,如今,团队成员已由最初的十余人发展成现在的30多人,未来可期。
一直从事软件服务的方瑞杨调侃自己是一名“软件贩子”。2008年,他决心跳出舒适圈,开始创业,一直从事工业软件销售与服务。多年的“摸爬滚打”,为团队积累了丰富经验,加上工厂数字化转型浪潮席卷而来,坚定了企业走上工业软件自主研发之路的信心和决心。
方瑞杨回忆道,那时候,工业软件市场还是跨国巨头的天下,对于一些资金薄弱的中小企业来说,转型需求与成本控制之间的矛盾突出。于是,为中小企业提供“用得起、用得上、用得好、能用出效益”的优质数字化服务产品,加速实现工业软件国产化、平价化替代,成为企业的发展方向。
2019年以来,企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突破行业领域的技术限制,研发了具有自主产权的MES系统、PLM软件等数字化解决方案,并在汽车零部件、机械、航空、电子等制造领域均有广泛应用。
“开发一款工业软件,往往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需要沉下心来不断改善、迭代。这几年虽然走了很多弯路,但好在成效不错。” 方瑞杨说,目前,亚软数字已累计为全国几十家企业提供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软件,并收获广泛好评。
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实现产品研发制造高效协同
现在,方瑞杨不再单纯从事“销售”工作,而是转型成产品经理,跑企业、做调研、画原型、蹲现场,此外,还是抖音上有2万粉丝的数字化转型知识主播。
谈及亚软数字近年来布局智能制造领域推出的创新产品,他如数家珍。以PLM软件(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系统)为例,它就像是一条“数字神经”,链接企业在产品研发阶段的技术图纸管理、BOM物料管理、研发项目管理等环节,实现产品研发高效协同。
去年,我市一汽车零部件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发展中遭遇了“成长的烦恼”,和亚软数字牵手合作后,引入PLM软件,企业发展迈上了快车道。据悉,以往,该汽车零部件企业在产品研发过程中,需要设计多个零件,产生成百上千张图纸,常常碰到图纸使用错误、丢失,BOM维护困难等管理问题,导致成本上的浪费。“引入PLM软件后,可让企业产品研发效率提升30%以上。”方瑞杨介绍。
此外,亚软数字自主研发适合中小企业的MES系统(智能制造执行系统),产品推出市场后,精准满足客户需求,得到广大客户的好评。针对行业化应用,亚软数字又推出MES行业解决方案——注塑车间解决方案,采集注塑机实时产能、工艺设定参数、机器实时参数等数据,实现注塑车间的人、机、料、法、环全面的工厂数字化转型。
“工业软件自主创新,‘单兵作战’往往力量不足,还需要强化产学研合作。”据了解,入驻东新科创园后,亚软数字与温州大学瑞安研究生院、苏州博士开发团队、美国工程师等业内“大咖”保持密切联系,持续开展工业软件自主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