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欧苗苗 郑智建
站在婚姻家庭调解员的角度,怎么判断一段婚姻是真的走到尽头还是暂时触礁?有何良策让触礁的婚姻之船再次扬帆启航?
日前,记者来到市婚姻登记处,与资深婚姻家庭调解员张乐真深入交流,聆听有关婚姻调解的那些事。
从业近7年劝和330对
2016年11月,时任市华夏之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调解员的张乐真受市妇联委托,从事婚姻调解咨询工作。
为什么会从事这份工作?张乐真说:“很有意义,很多家庭需要明事理的人从中给双方耐心分析、合理开导做思想工作,从而让双方各自找原因,让他们多看对方的优点,少看对方的缺点。所谓的‘离和之道’,其实就是源于婚姻里的温情。”
调解室的墙壁上挂了两幅画,其中一幅画上的文字是:“我们的家不大不小,温暖我们的心刚刚好。”张乐真说,婚姻出现了问题,往往伤害的是彼此,而不是单方。
2016年至2022年,张乐真接待婚姻调解1182件,劝和成功330件,咨询338件。其中,2022年接待婚姻调解189件,劝和65件,咨询49件。尽管家庭纠纷复杂且时间线长,但只要还有希望,在张乐真这里都有近百分之五十的几率“调和”。
引导“当局者”走出“迷糊”
经营婚姻需要技巧,在张乐真看来,年轻的夫妻一定要给自己定位,学会和对方的优点谈恋爱,和对方的缺点过日子。很多当事人往往“当局者迷”,看不到自己的问题,这就需要调解员从旁观者的视角引导。
张乐真曾调解过一对闹离婚的“90后”小夫妻。男方出轨,女方说自己有情感洁癖,无法接受丈夫这样的行为。男方不停哭诉,一直恳请女方的原谅。和这对夫妻聊天后,张乐真认为,男方是受人诱惑,一时冲动,从他决意不愿意离婚的行为看,他是真的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通过张乐真的耐心调解,最后,女方表示原谅丈夫,两人抱头痛哭。
“有的男人出轨思想恶劣,态度还强硬,有的出轨,虽然可恨,但也不至于罪不可恕,可以结合他平时的为人,选择给婚姻一次机会。”张乐真说。
“通过自己的力量,挽救一个个家庭,很有成就感。”张乐真说,为了进一步提升业务水平,她会不定期参加各类婚姻家庭、心理等培训,让自己更好地服务每一对需要调解的夫妻。
对症下药挽救婚姻
有的家庭纠纷真正的原因藏在纠纷的背后,只有找到真正的“病症”,才能“对症下药”。有时候,张乐真一天接待好几对夫妻,离婚导火线都是因婆媳关系不和。有一个案例,她跟了两年多,调解了很多次,女方是个“90后”,男方是个“80后”,婚后和婆婆同住,这起家庭纠纷一开始看起来是婆媳问题。
第一次来调解室的时候,男方说,母亲让女方喝中药调理,表示喝了后会提高生双胞胎或者男孩的几率。女方不同意,认为自己身体状况正常,没必要采取这种措施。男方思想比较传统,认为女方备孕不积极。为了此事,婆媳关系紧张。张乐真劝说男方,让他回去做母亲的思想工作,尽量让婆婆少参与夫妻之间的事。夫妻俩开心地回去了。
时隔一年多,张乐真又见到了这对夫妻,他们已经有了一个女儿。女方委屈地说,生下女儿后不久,自己又怀孕了,但是因为身体不好,打算先不要这个宝宝,把身体养好了再生。在和丈夫简单讨论后,她一个人去做了流产。婆婆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气,家里经常为了这事吵架。后来,女方执意搬到之前娘家陪嫁的新房里,要和婆婆分开住,此举深化了婆媳矛盾。
张乐真认为,虽然婆媳矛盾是主要矛盾,对小两口的日子,婆婆干涉过多,但男方太欠缺在婆媳之间的调和作用,两口子也缺乏换位思考。在随后的一年里,她对这对小夫妻进行了第三次调解。2022年年底,她又主动打电话给女方了解情况。女方表示,婆婆已经搬出去自己住,夫妻俩也没其他特别的矛盾,过着属于他们的小日子,反倒平静多了。
不是所有的问题婚姻
都值得“调和”
“家庭纠纷调解,并不是一味地把有矛盾的双方硬拉拢。碰到真正的问题婚姻,我们只能选择‘调离’,而不是‘调和’。比如,有的婚姻涉及原则性问题,甚至影响到一方当事人的人身安全,再维持下去只会带来伤害和痛苦。”张乐真举例,有些家暴行为,施暴的男方并不认为自己存在多大过错,对此她深感心酸和无力。家暴行为有了第一次,就有无数次,排除疾病原因,再结合女方的心理活动,很多时候也是“调离”。她认为,有时候,离婚不是坏事,也是彼此新生活的开始。
张乐真也给目前在婚姻家庭中出现问题的夫妻一些忠告:一定要冷静对待自己的婚姻,多换位思考。特别是男方,一定要有家庭责任感,要承担家庭的义务,多抱以理解,多为孩子想想,因为孩子需要一个完整的家庭。两个人组成一个家庭不容易,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