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9所民办学校终止办学,民办学校在校生压减到4.3%;义务教育段新居民子女公办就读比例从2021年的85.11%跃升至2022年的96.3%,居温州各县(市、区)第一……2022年,我市通过规范民办义务教育,优化随迁子女入学环境等举措,聚焦聚力新居民子女招生改革,不断打破新居民子女与本地生源的教育“壁垒”,为实现教育共富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民办学校“瘦身”
学位压减到4.3%
去年7月,负责塘下学区五所民办学校学生转学报名工作的200多名教师,耐心接待每一位新居民学生家长的政策咨询,细致指导家长转学报名工作。
原来,启新学校、树人学校、鸿民学校等塘下五所民办学校因陋就简,师资、设施、课纲、学习支持服务等实行低标准,导致部分新居民子女无法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为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每位随迁子女享受更好的教育,市教育局、塘下教育学区结合去年新居民招生政策调整的实际情况,通过政策宣传引导,实施“一校一案”,逐校签订停办协议书。最终,这五所民办学校主动申请终止办学,2000多名新居民子女从民办学校顺利转入塘下镇第三小学等14所公办学校,100%实现公办学校接纳。
主动申请终止办学的民办学校,去年全市共有9所。就读原来民办学校的新居民子女就学问题如何解决?记者从市教育局义教科获悉,该局通过组织新生家长见面会、新生家访、电话沟通等方式,动员新居民子女转学到公办学校就读,最后成功实现4081名新居民子女有序分流到公办学校,全市民办学校在校生压减到4.3%。该局还投入约500万元,为接受分流的公办学校配置可调节学生课桌椅4500套,交互式一体机52套,及其他配套教育教学设施,用于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公办资源扩容
13732名新居民子女受益
“我们夫妻俩均无在瑞社保,且居住证未满一年。按照原来的新居民子女入读公办学校的条件,我的孩子基本与公办学校无缘。”来自江西、现定居塘下的新居民周建生说,多亏了去年实行新居民子女入学新政策,让他的孩子如愿就读塘下三小这所公办学校,这让缠绕在他心头的入学焦虑与压力烟消云散。
去年,我市扩充公办资源,新居民子女就读公办义务教育从原来的“三证三个一”调整为“居住证+积分”分批招生制,实现应招尽招、应转尽转。即新居民只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即可申请子女入学积分:一是其父母一方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入学报名前已申请取得我市《浙江省居住证》,或居住登记6个月及以上;二是其父母一方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我市已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或取得工商执照等相关从业证明。成功申请子女入学积分后,可以参加新生入学网络报名,相应教育学区根据新居民子女入学积分高低、居住证地址及学校剩余学额情况分批招录统筹安排公办学校。这意味着,新政策取消原来“三证三个一”在瑞社保作为前置条件的要求,加大社保赋分值,此外还取消了我市《浙江省居住证》满一年的硬性要求。去年,我市共有13732名义务教育段新居民子女通过新生招录或者转学就读公办学校,成为新居民招生改革的受益人。
此外,市教育局还制定出台了《瑞安市民办义务教育购买学位(服务)的实施办法》,采取向民办学校购买学位的方式弥补公办学校的学位不足,共支付551.3万元,合计购买优质民办学校六年级和九年级学位2313个。据统计,我市义务教育段新居民子女公办就读比例从2021年的85.11%跃升至2022年的96.3%,居温州市各县(市、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