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4版:百姓事
上一版3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瑞安是我的家乡,也是我写作时不断回溯的地方”
这位瑞籍作家出版
小说集《隐语》

    ■记者 蔡玲玲

    近日,瑞籍青年作家薛超伟的首部小说集《隐语》出版发行。近日,他在北京码字人书店,做了一场新书分享会直播,并与上海复旦大学人文学者、教授梁永安,《当代》杂志主编徐晨亮探讨了当代年轻人的情感状态、内心冲突与成长等话题。

    写下“社恐”

    疗愈“社恐”

    1988年出生的薛超伟,高中就读瑞安中学,从厦门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到复旦大学攻读创意写作MFA专业学位硕士。去年6月,薛超伟因中篇小说《水鬼》参评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而引起关注。作为“85后”新生代作家,近年来,他的作品频频出现在国内文学期刊上,如发表于《中华文学选刊》的《上海病人》,发表于《花城》的《化鹤》,《当代》今年新设的“发现”栏目,首期推出的便是他的短篇小说《隐语》。小说集《隐语》取名同名短篇小说,共收录了他近8年来创作的9篇小说。

    梁永安评价小说集《隐语》,“用敏锐、沉静、万象玲珑的笔触,细细书写转型时代的青春困厄,透视新一代社会关系的机杼和成长迷漩”。作者以敏锐的触角,描画了“社恐”青年隐秘的心灵深海,探测到这个时代最具体、最鲜活的人:悬浮青年、合租室友、弑夫女囚、寺庙病客、乡间“独自人”等群体。

    “我很理解‘社恐’群体的恐惧。”薛超伟说自己从小就性格孤僻,小伙伴们在外面玩,他可以坐在屋子里看一整天书。“‘社恐’者是矛盾的,一方面渴望被关心,一方面又惧怕被人注意到。他们害怕生活,却渴望生活,最终以缓慢的步伐,踏上非往不可的人生。我想写下他们的痛苦和自救的姿态。”他说。

    “选择写作为职业,可能是因为最初对它有误解,以为只需要自己闷头写就行了,这样就可以自己对自己负责,不需要牵连别人。”薛超伟笑称,没想到出书是第一步而已,后面还有很多要做的,比如宣传,“但这些也是自我疗愈的一个过程。每一次敞开自己,都是一个与更广大世界相连的机会。”

    家乡是写作时

    不断回溯的地方

    从出生到高中,薛超伟一直生活在瑞安。他说:“瑞安是我的家乡,也是我写作时不断回溯的地方。即使写的对象不是瑞安,也会从记忆里得到很多启发。”

    2014年写的《水鬼》,就是以瑞安上望为背景而开展创作的拆迁故事。在城市变迁中,有些人在物质上已经脱离了农耕生活的困顿,迈入小康,但在精神上还没有找到可以凭依的东西,于是他们赌博、争吵、争斗。《水鬼》是小说集中最早创作的一篇,薛超伟现在回头看它,又有了不一样的看法:“年轻时看世界会充满批判的眼光,现在没有那么具有攻击性了,感觉很多事情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可以解释的。”

    在《化鹤》里,出现了瑞安方言“无空讲”。“有些我们日常的方言,落在笔下,其实别有一番美感。”薛超伟感慨,“瑞安就是那样一个地方,它保护了年幼时的我,我在年少时又想逃离它,而如今的我又充满了对它的怀念。”

    带着敬畏之心

    缓缓前行

    在小说集中,薛超伟最喜欢的是同名小说《隐语》。“在《隐语》里,我尝试了非线性的时间关系,把不同的时间融合到一块儿,就是我们的现在与过去是相连,并且是可逆的。”他认为,这是他目前为止一种美学探索上的总结,“我写时间,是因为时间本身具有强烈的美感。我觉得所有的流逝,都是一种看不见的状态而已,它们还被保管着,不会消失。”

    薛超伟用8年的时间凝结了9篇小说。“我写得很慢。”用《后记》里的话来说,就是“有些人天生就处在一种缓慢的节奏里。他要开垦一片地,每挥一次锄头都深思熟虑,甚至要计算角度,土里蹦出一点石子,也要清理干净……让他加速度,他不行,让他别干这个活儿了,去补渔网,他不肯,就爱缓缓挥锄头”。

    “我硕士读的是复旦大学创意写作班,对我影响很大。”薛超伟说,在此之前,他靠本能写作,最快时一晚上能写一万字。之后,他对写作产生了敬畏之心,“不写脱口而出的句子。通常坐一整天,可能只写出几百字。改稿的时候,再做一遍减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经信之窗
   第00003版:最新闻
   第00004版:百姓事
预制菜渐成餐桌上的“常客”
这位瑞籍作家出版
小说集《隐语》
财务人员被告上法庭
乍暖还寒,双休日再享“春日体验卡”
瑞安日报 百姓事 00004 这位瑞籍作家出版
小说集《隐语》
2023-2-2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