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我入职瑞中不久,住在老瑞中操场边上的第三栋宿舍。附近有几栋过去大户人家的老宅子,一栋是体育组办公室所在,听说以前是专属校长的公寓;一栋是红旗楼,瑞中的郑心增、蒋兴国、王从廉等著名教师住过。红旗楼对面还有一栋两层的楼房,这房子有两个门台,一楼四周不开窗,与其它的建筑风格不一样,给人以很强的神秘感。瑞中著名的语文老师、语文教研组组长吴引一先生就住在这里。
那时候我正担任1985级(3)班的班主任。由于语文教师人力不足,学校返聘吴引一先生任教我们班的语文课。有一个夏天,在学校放假前,我陪学生高文龙到吴老师的宿舍,借了《红楼梦》等古典名著作为假期阅读的内容。吴老师就住在这栋楼二楼的阁楼上。
那是我第一次踏进这栋神秘的房子,看到里边的面貌。在那个时代,老巷、老阁楼、老先生三者奇妙地融合在一起,呈现了传统知识分子典型的一种生活状态,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几年前这些房子因为旧城改造即将被推倒之时,几十年前的这一幕突然又浮现在我的眼前,引起了我想把它们保留下来的念头。
我们瑞中在仓前街校区有70多年的办学历史,但当年的老建筑基本都没有了。当时我最希望把红旗楼保留下来,因为那栋楼里住过很多瑞中名师,但一眨眼很快被拆了。遗憾之后只好退而求其次,我向瑞安市名城办副主任何子胜反映,可否把吴引一老师住过的这栋房子保护下来。他也很认同我的建议,但没有充分的理由他也无能为力。
过了几天,吴引一先生的大公子小淮兄与我一起聊天,说起这栋房子。他告诉我这栋房子原来是国民党陆军中将姚琮的故居,新中国成立后除了吴引一先生外,还居住过老革命郑贤塘、授无法师等一批文化名人。这样一来,这房子的历史文化价值就大大提高,而且在当下还有两岸和平统一的统战意义。但仅凭小淮兄一人的说辞达不到证据的充分性,于是名城办委托玉海文化研究会会长何光明先生组织瑞安古建筑专家万锡春、姚琮将军侄孙姚永瑞(武汉)、姚永昌(瑞安)和居住人吴小淮调查取证。
2020 年6月29日,玉海文化研究会作出调查的结论:“这栋房子是1933 年蒋介石调姚琮为温州警备司令期间,为方便温瑞来往,在第五巷北巷口建宅(现玉海街道殿巷社区五四巷2号)。建筑保存得较完整,其建筑风格是清末民初中西结合的典型建筑,既具有时代性民居建筑的研究价值,又是一处具有人文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建筑。而且对这一带老瑞中的校舍来说,此处是目前唯一保存带有瑞中人文历史痕迹的老校舍建筑。建议有关部门原址保护或易地保护。”
于是,瑞安市名城办决定将这栋楼异地搬迁到新瑞中校园内,何子胜副主任专程到学校来,想确定房子落地的具体位置,尽快启动搬迁工程。我原本考虑放在陶社与图书馆之间,但此处地下管网太多,施工困难。贾克志副校长提议放在陶社对面田径场的边角上,与陶社处于一条中轴线,出入也方便。这一意见也得到了何主任的充分认同,表示会很快安排施工队进场。
学校积极做好了前期准备,但好长时间却始终没见名城办有进一步动作。怎么回事?经打听,原来名城办决定不将姚琮故居放瑞中了,准备搬到隆山公园脚下的话桑楼边上。因为据说有人吐槽我,说陈良明什么东西都想搬到瑞中去,对此颇有微词。
经过勘查、设计、投标等程序,搬迁工程准备开工时,一位老干部又提出了反对意见:话桑楼是中共瑞安党组织的诞生地,是一座红色纪念馆。姚琮是蒋介石同学,国民党中将,放在我们纪念馆边上合适吗?
既然提高到了政治高度,这个问题就大了!那到底放哪里好呢?王安国校长,当时在瑞安十中当校长,他和十中校友也进行了努力的争取,想把这栋楼迁建到十中校园里去。可结果最后讨论决定的时候,又出现了变数。有领导提出,十中的综合影响力不如瑞中,来瑞视察参观的各级领导和国内外宾客基本上都会到瑞中。再说瑞中已有陶社(清末胡超群故居与明末李维樾故居),再加上这一座民国名人故居的话,可以形成从民国、清末到明末的古建筑群,在现代化校园里形成连续跨越三个朝代的古建筑群,现代与传统相互辉映,相得益彰,无论对古建的保护还是活态利用都有推广的价值,有可能成为文物保护工作的亮点。所以还是放在瑞中好!
真是好事多磨!由于领导站位高、认识到位,在瑞安名城办的大力支持下,这栋建于民国时期的姚琮故居,最终迁到瑞中校园得到保护,留下城市变迁中的一段精彩故事。项目于2021年4月25日开工,8月竣工,到2022年4月28日举行了落成仪式。
在故居迁建过程中,有几个地方作了改动。原来是三开间,西边有一间轩房,为了提高建筑的整体形象,满足校友之家使用时的空间需求,现在是两层五开间。边门原开在东边,朝五四巷,面对红旗楼,现根据道路出入改在西边。从前院子里有一口水井,现改为放生池。
放生池的规格大小参照诒善祠塾的放生池(在玉海中学忠义街校区,以前是瑞中二部,曾是孙义燧院士的故居),老式青砖栏杆是仿玉海楼荷花池的。学校李敏老师拿出前年高考奖金的一部分,花了8800元重金购买了11条大锦鲤,一下子给校友之家增添了灵气与喜气。鲤鱼跳龙门,莘莘学子们盯着多看几眼,感觉就有了上985的底气!
众人拾柴火焰高。华峰集团管理层的尤飞煌、尤飞锋、尤若楠、王磊等瑞中校友大力支持母校的教育事业,慷慨出资百万对校友之家进行二次装修。上海瑞中校友会鲁育宗会长从字画收藏者手中购得姚琮在台湾写给温州著名教育家金嵘轩先生的儿子、作家金溟若(原名金志超)的一副对联“持其志毋暴其气;敏于事而慎于言”,悬挂在校友之家,使得雅室增辉。戴胜辉先生为校友之家的装修提供了免费设计。瑞中美术老师金顺伟、孙宁邀请瑞安的美术家们为校友之家创作了书画佳作。
进入大厅,迎面是瑞安中学海内外各校友会的简介及校友信息显示屏。左边的多功能室名叫“重温课堂”,这里共有40多个座位,配备了多媒体设备。校友们可以在这里举办同学会,共忆青春往事。右边的办公室叫“群贤毕至”,是瑞中校友办的办公场所,负责校友的联络、接待及整个校友之家的管理。二楼有四间功能室,“以书会友”是一间明洁精致的书房;“品茶叙旧”是一间古朴典雅的茶室;再一间是校友图书馆,专门收藏校友的各类著作;还有一间是校史研究室,可在这里进行瑞中校史的挖掘研究。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因为有了众多名人的居住,姚琮故居这座建筑有了灵魂,成了名宅。今天把瑞中校友之家布置在姚琮故居内,则是让老宅新用,名宅生辉,谱写百年名校的新故事。
昔时将军府,今日校友家。校友之家的落成标志着瑞中几万名校友拥有了寄托情思、交流信息、资源共享、联络情感的场所。希望这个场所能进一步发挥校友之间、校友与母校之间、校友与家乡之间的桥梁作用,扎扎实实为校友服务,真正成为校友们的温馨的家,成为瑞安市高品位的文化活动场所,同时也为我市的名人故居保护提供另一种思考视角与实践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