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林翔翔 通讯员 胡敏捷
昨日,安阳街道市民林女士想给小孩报一项体育项目学习,通过“浙里办”里的“阳光培训”应用,搜索到仲容路的石头跆拳道俱乐部。打开一看,除了能查看机构基本信息、办学资质等外,林女士发现还比之前多了一项“管辖单位”的信息,可以查看该机构是否已纳入相关主管部门的监管。“有监管部门,我们报名培训也更加放心。”林女士说。
近日,《瑞安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工作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对减轻义务教育校外培训负担作了有关要求。其中,加快“阳光培训”智慧云应用推广,指导机构及时上架更新,引导家长学生认证使用,降低培训风险,便是《方案》要求之一。
《方案》规定,加强举报查处,如公布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信息,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学科类培训行为等;加大中小学在职教师有偿家教、违规补课的惩处力度等。“我们在逐步完善‘阳光培训’智慧云上面的培训机构信息,除了已有的地址、联系电话、是否有营业执照等,还增加监管部门信息,有无开通监管账户等。”市教育局培训机构治理工作相关负责人杨杰荣说,群众可以通过监管账户支付学费,引导群众规范缴费。
《方案》规定,加大治理力度,严防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行为,严厉打击各类隐形变异培训行为;严禁以“托管班”“幼小衔接”“小升初”“初升高”等名义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开展学科类竞赛行为。“2022年12月底,严查违规培训行为已被纳入网格员‘入格事项’。”杨杰荣说,各属地镇街将结合各部门前期摸底的培训机构名单,借助网格员在网格内“地熟、人熟、事熟”的优势,精准快捷地严查各类违规培训行为。对于情节较轻的培训机构,网格员将现场予以制止,责令培训机构停止违规办学行为;对于情节严重、“挂羊头卖狗肉”的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行为,将由属地镇街牵头,多部门联合查处。目前,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审批进行中,我市第一批“白名单”机构已向社会公布。此外,市教育局还将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成立培训机构督查大队,增强监督力量。
“若广大群众发现有违规办学情况,可以通过12345热线电话、市教育局举报电话65890963和举报邮箱raspzb@126.com等方式向我们举报,我们将快速落实查处。”杨杰荣说。
此外,《方案》还要求加强广告管控,不得在中小学校内开展商业广告活动,不得利用中小学的教材、教辅材料、练习册、文具、教具、校服等发布或变相发布广告,配合查处各种夸大培训效果、误导公众教育观念、制造家长焦虑的校外培训违法违规广告行为。要加强“双减”政策宣传,丰富宣传载体,通过视频、文章、宣讲、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传播科学教育理念和家庭教育知识,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教育观、成才观,积极承担家庭教育责任,主动拒绝参加违规学科培训,理性参加非学科类培训,远离“无证无照”机构;学业水平考试外不得组织任何与升学挂钩的选拔性考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