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3版:天下瑞安人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翘和《屈宋方言考》

    李翘,字孟楚,幼承家学,饱富才华,是“瑞安十才子”“永嘉七子”之一,也是“瓯风社”成员之一。他涵蕴众流,执着于古楚方言的发音与流变研究,撰写了楚方言著述中的“翘楚”——《屈宋方言考》,后来研究温州方言、吴越方言、楚地方言者,均从中得到不少教益。他还擅长骈文,著有《老子古注》二卷。

    幼承家学

    上榜“瑞安十才子”“永嘉七子”

    李翘的父亲李芑乃浙南名流,清末禀生。科举废除后,致力诗词书画,精通医术,人称“妙手神医”,为晚清药物学家。民国初当选为浙江省第一届省议会议员,历任瑞安县参事会参事、县视学等职,著作有《养拙斋诗文集》《东瓯本草》《医书提要》等。

    李翘幼承家学,好学能文,毕业于杭州第一中学。1920年,参加梅冷生发起的温州文学团体“慎社”。同年,与周予同、金嵘轩、李笠等人在瑞安发起组织“知行社”,倡导“知行务实,知行合一”,以“研究地方情形,尽瘁公益事业,以图社会进步”为宗旨,推行普及教育及宣扬新文化活动,举办平民夜校、平民阅报所、话剧团等。

    民国初期,熟读诗书、饱富才华的李翘,与瑞安及温州文坛上一些爱好古典文学的青年才俊,以文会友,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谈书论诗,吟咏唱和,逐渐形成一个青年文士群体,深受乡人敬重。人们把他和洪锦龙、周予同、李笠、宋慈抱、薛钟斗、伍倜、郑剑西、陈俊、许达初并称为“瑞安十才子”;江苏如皋名士、瓯海关监督冒广生在《寿陈子万丈七十》诗中,点名将他和宋慈抱、薛钟斗、夏承焘、李仲骞、陈仲陶、李乐臣合称为“永嘉七子”。

    1933年11月,陈谧、林庆云等发起组织“瓯风社”,创办时共有16位社员,均为当时温州各县学界名人,李翘名列其中。翌年1月《瓯风杂志》创刊,6名编辑成员均是温州地区的精英人物,李翘为编辑之一。创刊号问世后,各界好评如潮,如《浙江省图书馆刊》评论云:“快读一过,辄觉内容美富,诚不负东南文物旧邦。”“是志发凡起例,颇称完善,内容亦甚精纯,印刷装帧尤为古雅可爱。”赞誉之辞,不一而足。

    李翘后来担任过天津交易所秘书,浙江省立十中、厦门集美师范的国文教员,上海仓圣大学、河南中州大学、广州中山大学、安徽大学等高校的副教授、教授,及国民党浙江省党部秘书。1935年担任瑞安县志编委会征集股股长。1940年,任瑞安中学国文教员。1950年,被推选为瑞安县政协委员,积极参与本地古籍图书的整理和编纂工作。1956年,被聘为浙江省文史馆馆员。

    涵蕴众流

    执着于古楚方言的发音与流变研究

    李翘博学多识,涵蕴众流,一心专攻《楚辞》,执着于古楚方言的发音与流变研究,倾力于屈、宋以来的各类方言原典与方言学著述,著有《屈宋方言考》《楚辞天问管见》等,以《屈宋方言考》负有盛名。《屈宋方言考》是一部怎样的著述呢?从《温州日报》瓯网刊载的肖伊绯撰写的《<屈宋方言考>:楚方言著述中的“翘楚”》一文中可以得到解读。

    《楚辞》是继《诗经》之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运用楚地的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自汉代到清代,在《楚辞》方言注释上做出重要贡献的学者,先有汉代王逸《楚辞章句》之发端,中有宋代洪兴祖《楚辞补注》和朱熹《楚辞集注》之承接,后有清代戴震《屈原赋注》之余响。无论章句或补注,无论集注或辑注,皆是以现时代语言译解古代语言之诠释,皆是以一己之知见洞悉古人真意之努力。在漫长的一千余年间,这些学者虽然在《楚辞》研究上做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但他们的著述却不着意于古代语言本身,不是专门归纳、探究《楚辞》方言的。直到李翘撰成《屈宋方言考》,从方言角度阐释楚辞音义,溯及方言源流,才有第一部考释《楚辞》方言的专书。

    方言学观点认为,上古南方汉语只有楚语,原说非汉语的吴越江南各地最初也是被楚国收服的,原始吴语也应由楚语分化。而李翘以为《楚辞》作为上古楚语原始文本,是可以用统计学方法加以筛查和取样的,得到的有效样本越多,越能趋近吴语始于楚语之分化这一假设;得到的有效样本比较研究做得越透彻、越丰富,吴语的上古源流将越清晰、越明确。

    李翘从温州方言中遗留的“楚语”成分获得启迪,长期致力于语言样本的收集、辨析与经典文本的比较研究,认为屈原的作品吸收了许多民间口语,具有鲜明的楚方言特色。据他考证,屈原作品中用到的楚方言数量不止王逸《楚辞章句》所确定的21个词汇。他梳理和列举出如:芰、药、宿莽、卉、苏等68个词汇,其中有名物类词汇,有形容词,也有动词等。国学大师郭沫若在《屈原研究》中也曾列举了24个词汇,还不及他的半数。

    1925年,李翘以《屈宋方言考》为书名,交由芬熏馆刻版刊行。瑞安书法家孙诒泽为之题签“屈宋方言考”五字,字体端方朴拙又饶有奇趣,正好概括着李翘本人特立独行的治学旨趣。

    《屈宋方言考》作为李翘正值盛年的代表作,也是楚方言研究著述中的“翘楚”。虽然楚辞中的方言可能远不止这些,但从李翘所列举之例,已经可见其一般情形和楚方言的特点,可谓具有集前代研究大成之功,又复有李氏本人的沉思冥搜之力,至今无人能超越其煌煌68项上古楚言词汇发掘之纪录。后来研究温州方言、吴越方言、楚地方言者,均从《屈宋方言考》中得到不少教益。

    擅长骈文

    著有《老子古注》二卷

    李翘曾师从国学大师林损(公铎)学习《老子》,著有《老子古注》二卷。这本研究老子的著述,不及《屈宋方言考》负有盛名,但无论是《屈宋方言考》,还是《老子古注》,李翘所执着的并非什么文风词境的文艺学视角,而是严谨得近乎刻板的方言学研究,专心致志追觅“古”字,在“国故”的僻壤里孜孜以求。这种慕古之心和治学精神,是相当难得的。

    李翘还擅长骈文。著名学者宋慈抱在《邵心侠哀词》一文中曾写道:“吾乡自光宣以降,弦歌辍响,国学湮微,士大夫趋势利之途。然落落寡合,宁伏案而终身稽吉者,固不乏人,以慈抱所躬逢,如李笠之经史小学,李翘之骈丽文词,薛钟斗之搜罗乡邦文献,杨则刚之治金石目录,虽欲谓之末学,不能也。”

    由此可见,李翘的骈文,且一定很有特色。可惜他的骈文作品,现在皆已失传了。

    【人物名片】

    李翘(1898—1963),瑞安仙降杏垟村人,系慎社、知行社、瓯风社社员,《瓯风杂志》编辑,名列“瑞安十才子”和“永嘉七子”之列。1940年,在瑞安中学执教国文,历任省立十中国文教员,中山大学、安徽大学、河南大学文学系副教授、教授。专攻楚辞,著有《屈宋方言考》《老子古注》等。1950年,被推选为瑞安县政协委员,1956年,被聘为浙江省文史馆馆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瑞周刊
   第00002版:瑞深读
   第00003版:天下瑞安人
   第00004版:榕树谭
李翘和《屈宋方言考》
瑞安电力设备检修预告
关于对瑞安市104国道京岚线
高架桥实施交通限制的通告
瑞安日报 天下瑞安人 00003 李翘和《屈宋方言考》 2023-3-2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