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郑智建 王晓阳)一人失能,全家失衡,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出现,为重度失能人员家庭带来了希望。近日,在我市一失能老人龚大爷的家中,来自晨希健康锦湖护理站的护理员正在给他洗头、擦身等。“得到‘长护险’保障,有了护理员的细心服务,我们家属在精神和经济上轻松了许多!”其老伴郑大妈说。
龚大爷今年70岁,身患脑积水、慢阻肺、糖尿病等多种疾病,重度失能瘫痪在床多年,由老伴和女儿照料,家属负担颇重。去年8月份,郑大妈了解到“长护险”正在我市试点,在晨希健康锦湖护理站的协助下,申请了“长护险”,每月可获得护理员22次上门服务。该站站长周靖表示,所有护理员都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
“长护险”是指以社会互助共济方式筹集资金,为长期失能人员享有医疗护理服务提供资金或服务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去年7月,“长护险”在我市正式落地,目前试点范围覆盖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因年老、疾病、伤残等原因导致失能,经过不少于6个月的治疗,生活不能自理、需要长期护理的人员,可以申请失能等级评估,评估结果符合标准,可纳入“长护险”保障。护理服务内容包括40项生活护理与26项医疗护理,共66个服务项目,包括清洁照料、睡眠照料、饮食照料等项目。失能人员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适合的护理项目,并指定护理机构定期实施。
记者从市医疗保障局了解到,目前,我市纳入“长护险”护理服务机构定点协议管理的单位共有15家,其中护理站13家、养老机构2家;已有47万人参保“长护险”,申请失能评估894人,全市累计已有498人享受了“长护险”待遇。
接下来,市医疗保障局还将持续推动“长护险”制度提质增效,参保范围逐步向城乡居民医保延伸,服务范围逐步向偏远乡镇扩大,进一步健全“长护险”管理制度建设,加强对护理机构的监督管理,开展“长护险”规范服务长期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