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蔡鹏程 陈峥 叶佩伦
近日,有不少群众向记者反映,市区街头不少核酸采样亭闲置在那里,不仅占用城市道路等公共空间,而且还存在用电、消防等安全隐患问题。这些核酸采样亭在完成历史使命后该何去何从?连日来,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探寻闲置核酸采样亭的去留问题。
核酸亭等待“再就业”
3月17日下午,记者来到市区安康路,不到300米的距离,就有两处核酸采样亭闲置在路边,台面上积了一层厚厚的灰,基本处于荒废的状态。隆桥清上苑小区门口的这处核酸采样亭,占据了大半部分人行道,只剩下约两个人肩并肩通过的距离,不少市民只能选择在边上的机动车道或非机动车道绕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同样,在安阳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两个核酸采样亭一左一右摆放在门口,边上还有黄色警示护栏摆放在人行道中央,影响市民出行。而在吾悦广场,三个核酸采样亭占据了广场东北角的一大块空间,昔日是前来核酸采样的市民排起长队,如今却是无人问津。记者发现,这几个亭子的窗户可以随意打开,里面还摆放着许多采样工具。
“以前测核酸的时候放置在这里,现在没检测了,应该移走的,不然影响通行。” “闲置了三个多月,一直摆放在这里,太浪费了。”住在附近的群众你一言我一语地反映。
随着国家卫健委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街头这些核酸采样亭的“使命”宣告暂停,如果任其闲置街头,无疑是一种资源浪费,同时也会增加城市管理成本。市政协委员胡晓茹早前已关注到这一问题,并在今年的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把瑞安大量闲置核酸采样亭“暖心改造”的建议》。
“建议各镇街对闲置的核酸采样亭实施属地管理、运营,将其打造成便民医疗点、微型消防站、非遗文化胶囊等等。”胡晓茹介绍,属地镇街资源丰富,同时各社区也有相应人脉,比如可以让擅长缝纫技术、修鞋技术的老人发挥余热。
记者在走访调查中也询问了不少市民,大多数人都希望采样亭能够重新利用起来,而不是被弃置在街头,这就需要有一个主体进行管理和后续维护。“现在的核酸采样亭就像一个‘弃婴’,之前都是‘爸爸妈妈’带着。乙类乙管以后就没人管理了。所以要从源头上给它找一个‘家长’,有了管理它的人以后,也会有它的一个职业规划和定位。”胡晓茹说。
走访调查中,记者还发现,由于长期无人管理,一些核酸采样亭及附属设施出现被侵占、挪用的现象,有些成为周遭居民的废弃物存放点,有些变成摊贩的临时储藏室,还有一些成为流浪汉的“家”。
改造利用难在哪里?
疫情之后的核酸采样亭到底该何去何从?是拆除搬迁还是改造利用?相关乡镇街道、部门有没有相应的处置措施出台?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走访了相关部门。
记者在安阳街道办事处了解到,该街道正计划对辖区内的闲置核酸采样亭采取拆除和改造处理:对吾悦广场门口的三个核酸采样亭,会拆移两个,剩下一个改造为“城管驿站”;位于安阳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的核酸采样亭,会拆移一个,保留一个;安康路上的核酸采样亭将会改造成微型消防站。据了解,目前安阳街道共有25个闲置核酸采样亭,迟迟不进行拆移或改造的原因,主要是归属权以及后续改造方向不明确。
“之前核酸采样亭是统一采购的,我们不能直接进行处置,目前只能由街道先去登记管理。另外,我们现在不应匆匆忙忙去改造,还要征集各方面的使用要求,尽量做到科学合理地改造利用。”安阳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吴文龙说。
对于辖区内的核酸采样亭改造工作,安阳街道经过调研,将以按需分类的原则,逐步启动后续的改造工作。“下步改造方案计划将7个设为街道治安岗亭;7个设为城管驿站,交由综合行政执法人员使用;5个设为微型消防站和森林防火站;2个设为爱心小屋;1个设为征兵政策宣传咨询站。”吴文龙说。
核酸采样亭的改造方向并无固定模式,关键是要因地制宜,在现实生活中派上用场。记者从市疫情防控办了解到,疫情期间我市按照“就近分流、减少等待、消除聚集、覆盖全员”的原则,共购买设置便民核酸采样亭245个。防控政策调整后,为解决闲置核酸采样亭占用公共空间、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今年1月底,市防控办发布了《关于开展核酸采样亭改造再利用的通知》,要求各乡镇、街道按照“保留一批、转换一批”的基本原则,因地制宜开展采样亭改造工作。
“避免出现为了改造而改造的应付了事、敷衍、华而不实的现象,要确保整个改造思路要实用、好用、能用,能够真正体现采样亭转型以后的功能和价值,有效提升基层公共服务的能力。”市疫情防控办负责人陈冬梅说。
针对各镇街提出的核酸采样亭资产登记的问题,陈冬梅答复:“核酸采样亭主要是由各镇街自行采购,其资产登记就在镇街,前期已经指导各镇街做好资产登记,这项工作完成之后,才能着手后续的改造,保证资产不流失不浪费。”
换种方式服务城市
虽然我市对核酸采样亭的处置出台了指导性意见,但改造闲置的采样亭需要分类施策。“撤走”是最简单的一种处置方案,如何使其“物尽其用”,才是政府部门应该思考的问题。如何让闲置的核酸采样亭华丽转身,换种方式继续服务我们的城市,我市不少地方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3月19日早上8点不到,安阳街道万松社区的党员志愿者已经在核酸亭前忙碌开了。现场开展的是“红色星期天之香飘瑞城·温暖万家”爱心早餐服务,社区联系了一商家免费为居民提供爱心早餐。
安阳街道万松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吴安宁介绍,核酸采样亭闲置在街头,他们觉得非常可惜,经过社区两委的商讨,想重新利用这个闲置的核酸亭。“让它华丽转身,再就业变成‘红色星期天’的阵地,为辖区居民提供暖心服务。”吴安宁说。
这个核酸采样亭位于万松路与东安路的十字路口,人流量较大,不少早起的市民吃上爱心早餐,十分暖心。一碗粥搭配一个热乎乎的包子,这段时间一直冷清的核酸采样亭再次热闹了起来。对于核酸采样亭的转变,市民纷纷点赞。“原来做核酸,现在向居民免费发放粥、馒头、包子,物尽其用还很暖心。”市民陈先生说。
记者了解到,万松社区准备将爱心早餐活动在核酸采样亭固定下来,下步还会联系更多的商家开展主题活动,诸如爱心伏茶、慈善义诊等。“核酸采样亭华丽转身再就业,也要充分体现它以前服务为主的理念。”吴安宁说。
而位于塘下镇双桥尖山脚下林区入口处的核酸采样亭,近期被改造成了“森林防火驿站”。一直以来,护林员设岗巡山时,都只用简易帐篷,冬冷夏热,防火物资也无处安放。现如今由核酸采样亭改造的森林防火驿站,成为了值守人员的新家。塘下镇应急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何建芳介绍,类似这样改造后的森林防火驿站,目前塘下已经有18个。
记者从市防控办了解到,根据各地上报数据,目前,我市除14个核酸采样亭保留原有核酸采样功能,以应对下一波疫情外,229个采样亭已开展改造,其中53个核酸采样亭改造成志愿服务类使用,37个改造成森林防火使用,31个改造成文化宣教类使用,其余分别用于保安亭等多种用途。
陈冬梅介绍,预计各乡镇街道将很快全部完成核酸采样亭的改造、转型再利用。“接下来,市防控办也会组织人员下去督查,而且要把这些核酸采样亭全部去标识化,真正达到实用的效果。”
[短评] 核酸采样亭“再就业”体现城市管理智慧
闲置的核酸采样亭,不仅占用城市道路等公共空间,而且还存在用电、消防安全隐患问题。曾经遍布城市街头巷尾的核酸采样亭,在完成历史使命后不应该只是一撤了之。“小作为,大智慧”。核酸采样亭的“再就业”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核酸采样亭如何改造,不妨问策于民,多听听当地群众的建议、意见,并将核酸采样亭的改造真正落到实处,将服务送到人民群众的心坎里。
闲置的核酸采样亭改造再利用,只是一个城市管理的缩影。一座城市的发展需要管理者发挥智慧,统筹规划,同时也要倾听每一个市民的声音,发挥群策群力的作用。城市管理者应该将这些建议、意见进行认真归纳,分析研究其在具体落实中的可行性以及长远的社会效应,并积极向市民反馈。通过这样良性互动,充分调动市民参与城市建设的积极性,才能真正落实为人民服务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