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林翔翔)一村一树,一村一花,一村一果。今年起,我市每年选择30至40个村(农村社区),谋划建设一批“一村一树(花、果)”项目,逐步形成一批特色村、网红打卡点。这是记者4月12日从市政府第18次常务会议上获悉的。
“一村一树(花、果)”特色项目将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坚持一个村突出一个特色主打树(花、果)种,种植适合本地生长的生态树(花、果)、经济树(花、果)、风景树(花、果)。
“一村一树(花、果)”特色项目内容包括打造点上样板,做好示范引领。如推行“祛疤栽花”“花满乡村”活动,拆违还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栽植符合乡土特色的树(花、果)种和特色经济树(花、果)种,优先选择种植易管理、快成长、免维护、低土壤要求的树(花、果)种;鼓励连片建设,结合传统种植习惯和文化渊源,突出区域特色,避免简单模仿抄袭。
整合线上项目,建设“花园瑞安”。如结合国土绿化工程,重点是对主要交通公路、通往景区道路、高铁沿线和飞云江、温瑞塘河、瑞平塘河等沿线进行绿化改造提升,加强总体设计,精心组织实施,打造有瑞安辨识度的美丽风景线;重点建设通往寨寮溪风景区、马屿圣井山、湖岭巾子山、陶山福泉山、桐浦桐溪等景区主要道路沿线,以及飞云江两岸、57省道、瑞枫线、陶马线、瓯湖线等沿线的绿化提升项目。
统筹面上资源,发展绿色产业。如重点支持天井垟和桐浦镇油菜花基地可持续提升发展,推进绿色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以万亩油菜花观光农业为载体,将生态观光和现代农业相结合,发展休闲旅游等。
据悉,我市通过实施“一村一树(花、果)”特色项目,着力构建特色乡村绿化品牌,高质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