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因此我们常常选择旅行去看远方的风景。瑞安摄影师方杰却通过6年时间,跟踪记录瑞安人身边最熟悉的事和物——“两千六”拆改前后。在他的镜头里,这里最日常的景、极平凡的生活,呈现出最真实的情感,每一张照片都有它美好的寓意。
4月17日,在“两千六”小区居民的共同见证下,“回眸‘两千六’ 共享幸福里——专题摄影展”开幕,总计有110幅作品,在小区公共区域内展出。当“两千六”的居民驻足观看方杰的摄影作品时,产生一种穿越时空的奇妙感觉:故事里的人在看故事,给故事外的我们讲述故事里的事。
方杰的镜头记录下“两千六”很多生活符号,街角处的水果店、小卖部,狭长的道路以及各家各户不一样的窗台,还有邻里互相交流的场景……“两千六”曾经的拥挤、杂乱、破旧的场景,以及生活在这儿的鲜活人物,都在诉说着这里的生活亟待改变。拆建的决定无疑是振奋人心的,人们期盼新房子新生活的来临,同时也带着对老房子的念想,搬离前他们与老房留下珍贵的影像以作留念。
搬离的时候到来了,因为小区道路狭窄,人们开着小车或者三轮车来搬家,更多地是像蚂蚁搬家一样一点一点双手提着各种物品,一盆小小的盆栽、一张陈旧的椅子……在方杰的镜头里,有居民在搬离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一张张面容上,有喜悦和不舍,也有对未来新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搬入新家,花园式的小区,敞亮的房间,这里的居民迎来全新的生活。如穿越般,在不同的时间,同一地点,他们再次与新“两千六”合影。
每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城市记忆,拆建带来的是环境的巨变,更有关于生活、关于人情、关于城市记忆的内容。方杰告诉记者,他年少参加工作,就在“两千六”附近做工,对“两千六”十分熟悉,得知“两千六”要拆建,本着记录时代、记录城市巨变、记录飞云江畔的人与事,2016年起,他连续跟踪拍摄,总计拍了上千幅作品。 (记者 杨微微)
“两千六”变迁时间轴
▲“两千六”即沿江新村,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是瑞安第一批商品房,因每套售价2600元,被俗称为“两千六”。
▲2013年底,“两千六”21幢楼房全部被鉴定为D级危房,成为浙江省单体体量最大的危房。
▲2016年,在温州市“大拆大整”专项行动中,瑞安市启动应急腾空程序,对“两千六”所有住户进行腾空搬离。
▲2019年春节,一个花园式的“两千六”亮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