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潘敏洁 通讯员 何鹏程)每年滚动推进重大项目10个左右、完成投资额25亿元,推进七项重点任务,力争5年内完成投资额130亿元……我市于2023年至2027年实施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这是记者近日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的。
通过工程实施,目标到2027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和美乡村建成率达到 90%以上,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于温州市平均水平,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5%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8以内,农民与低收入农户收入比缩小到2以内。
在完善空间规划体系方面,该工程把农村和城市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科学合理划定农业、生态、城镇空间布局,形成建设“1+X+Y”(1个中心城区,X个重点乡镇,Y个特色村)的总体框架,构建功能完善、产业互补、布局合理的城乡统一规划体系。其中包括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分类推进重点乡镇建设、探索特色乡村发展新模式和高质量推进土地综合整治等4项内容。
在优化产业功能布局方面,聚焦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突出数字经济引领、撬动、赋能作用,打造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标志性产业和高能级产业平台。其中包括提升县城产业平台能级、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和完善广覆盖商贸网络等3项内容。
聚焦夯实基础设施建设,该工程围绕打造市域“一小时”交通圈,重点推进“县-乡-村”三级公路改建,形成畅通便捷的现代化公路交通网络,打造基本具备现代化生活条件的新乡村,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其中包括畅通立体互通的交通网络、增强智慧韧性安全水平和全面提 升城乡宜居水平等3项内容。
在强化公共服务供给方面,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出发,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全域广覆盖、均等化,稳步提高保障标准和服务水平,增强群众的可触可及感。其中包括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高质量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完善康养托育服务体系、打造地域特色人文环境和加大就业保障力度等5项内容。
在建设环境友好城市方面,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发展格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中包括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深化生态保护修复和 打造蓝绿生态空间等3项内容。
在创新基层平安善治方面,着力提升基层组织建设和治理信息化水平,推动治理体系重 塑、权责重构、资源重配, 满足群众多层次、差异化、个性化的新需求新期待。其中包括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深化基层治理 “1+N”系列行动等 2 项内容。
在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方面,以市场化要素配置改革为切入,破除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体制壁垒,推动人口、资金等要素双向高效流动。其中包括深化“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改革、推进城乡要素市场化配置、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推进营商环境优质升级等4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