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要来了,游泳又将成为广大市民的首选运动项目之一,但是,家长们在带孩子去游泳馆时,总有一个苦恼:异性家长无法陪同孩子进入更衣室,这导致孩子有一段时间会处于无人看护状态,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最近,瑞安市某游泳馆内新增了“第三更衣室”,完全打消家长们这一顾虑,赢得市民好评。
“第三更衣室”的设立要从一件儿童泳池溺水案件说起。2022年,市民陈女士带儿子前往游泳馆上私教课,由于陈女士无法进入男更衣室,她便交代工作人员带领儿子更换衣服,但换完衣服后,儿子并未等妈妈出来就进入场馆,在大泳池溺水,所幸被泳客救起。陈女士遂将游泳馆告上法庭,并最终胜诉。
令人欣慰的是,市人民法院审结案件后,向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发送司法建议,引导完善孩童游泳的配套设施,为孩子提供安全的游泳锻炼环境,助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网友们纷纷发声:这样的司法建议越多越好!
以前,我们的人行道上没有盲道;以前,我们的公交车上没有“关爱专座”;以前,我们的商场没有母婴室……如今,我们对这些已经习以为常,而“同性别车厢”、“适老化”改造等新词汇被推上热搜,社会经济水平带动社会文明发展不断向前,让一些“少数人”的小需求和新需求被看到、被尊重、被满足。
“城市治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政府对小众需求的愈发关注,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但是,一些城市治理的创新举措也引发了不一样的声音,如“女性专属车位”是否涉嫌性别歧视?“第三更衣室”设立后利用率如何?在火车卧铺一票难求的情况下,设置“同性别”车厢是否混淆主次矛盾?我们的确需要更多“第三更衣室”,但这些质疑引向了同一个问题:社会治理该如何对待少数群体,更好地解决小众需求?
重视“人”。社会治理涉及千家万户,但核心是以人为本。人的需求不断变化和升级,特别是如今社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巨变,会产生许多新群体、新矛盾、新需求,这些都为城市治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方向。另外,要真正做到尊重每一个“人”,避免好心办坏事,有商场将“女性车位”改成“新手车位”,就给予了有需要者真正的尊重。
合乎“理”。当前社会发展进程中,存在一些客观条件约束,导致有些矛盾暂时不能被彻底化解,如何在有限发展条件下寻求问题最优解,是对治理者最大的考验。近日,“高铁无座也是可以坐的”话题引起网络热议,将“高铁无座”纠正为“无固定座位”,并且升级系统,用红绿黄灯指示乘客是否可以使用座位,虽然这一举措不能让所有乘客舒适地“坐下来”,还是会出现“在无座的情况下只能站着”的情况,但却能大大提升未买到坐票旅客的体验感,合情合理,得到了绝大部分人的理解支持。
遵循“法”。每年两会时间,代表委员们都会向大会提交建议和提案,这些建议和提案反映了基层新需求,也体现了社会新趋势,其中不少会以法律制度的形式被确定下来,这是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群众利益、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体现。但也有一些产生在小范围的矛盾亟待解决,但暂时没有推广条件和立法基础的,像上述的司法建议就是很好的补充方式,它不同于裁判文书,没有强制性要求,其目的是指出问题、提供建议,促进有关单位和管理部门改善工作。同样,人民群众也要以合法的方式去维权和发声,如今的网络问政平台、人大代表联络站等,都给普通群众提供了畅通的建议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