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20世界计量日来临之际,本报及瑞安新闻客户端接连推出《5·20,市市场监管局用精准计量“告白”》《马屿市监所开展计量器具专项整治,已立案4起!》等报道,从执法检查、典型案例、监管举措、检定人员等方面为消费者科普了计量知识。
“世界计量日”只看名字,许多人会觉得这是个专业领域的小众节日,实际上计量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计量,毫厘之间皆为民生,医学计量更是连着生命与健康。但对普通消费者来说,他们更关注甚至质疑的是电子秤、加油机、水电表准不准。计量有度,人心有数,消费者的心中自有一把“公平秤”,只有以诚相待,经营才能长远,流量才能源源不断。
计量器具作为贸易结算的衡器,见证的是市场的诚与欺,人心的公与贪。遗憾的是,在当下的文明时代,缺斤短两的曝光还是不少见。前有三亚“宰客门”事件、天价“青岛大虾”,近有视频博主曝光数家火锅店食材“缺斤短两”,南昌某高校学生吐槽买5斤西瓜少2斤,甚至我们身边也有人买鸡爪遇“鬼秤”……或许还有很多没有被曝光,也或许是我们消费者不够“斤斤计较”。
这些宰客事件被曝光后,虽然监管部门立即介入查处,品牌商家出面澄清是“失误”。不管查处结果如何,也不管商家是无心之失还是有意为之,消费者受伤的心,还能百分百信任你吗?食客带秤吃火锅,“马大嫂”带秤买菜,这就是对计量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今年五一假期,全国旅游人流量再创新高,达2.4亿人次,人山人海的景象随处可见。然而三亚、丽江等曾经知名旅游城市却没引来多少热度,网友调侃“花式宰客恶果终于显现威力”,令人意外的是淄博这样一个小众城市却火爆“出圈”,细看这波流量的背后,除了烧烤本身的魅力之外,游客评价最多的是价格亲民不宰客。没错,不少消费者就是为这份“安心”买的单。
电子秤、加油枪、计价器,看似相差一丝一毫,但绝非小事。计量作弊谋取利益的违法行为,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正当权益,破坏诚实守信的市场规则,更会在蔓延过程中腐蚀人心,损害地区形象。希望相关部门能加大对计量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相信严惩之下必有自律;希望商家能够诚信经营,让大家放心消费,相信消费者心中自有一把“公平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