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4版:玉海楼
上一版3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礁石,曾是名副其实的桃花村
■林良爽

    礁石村,曾名进星村,现为锦湖街道礁石社区,位于锦湖街道最西部,与潘岱街道接壤。礁石背靠集云山,面临飞云江。村前江中,有一礁石兀立,村因礁石而得名。礁石村历史悠久,可追溯到1700多年前。据旧志记载,礁石村曾出土东晋太兴庚辰年(公元320年)和升平己未年(公元359年)等年号的古砖数种。

    礁石现在是一个工业发达的社区,你完全想像不到,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它是一个桃花盛开的村落。近日,笔者在胡调元的《补学斋梓余吟草》(温州图书馆藏)里发现了两首写到礁石看桃花的诗,在诗人眼里,礁石简直就是一个桃花源。

    《依韵奉和杨君述知事邀游礁石同看桃花作并以鸣谢》

    姹紫嫣红花满村,此行邀我入桃源。

    独扶手杖穷山水,分坐肩舆出郭门。

    天为游春晴一日,主因好客酒盈樽。

    匆匆忘却题崖字,留作飞鸿印雪痕。

    《次韵和君述知事礁石山看桃花行》

    春来何事不繁华,十里芳郊遍是花。

    步履乐随田父饮,诗篇吟就野人家。

    雪消山脊争迎面,风定枝头竞吐芽。

    有约重游邀我去,只愁雨脚尚如麻。

    胡调元(1859—1930),幼名元燮,字榕村。胡玠从子,居瑞安城南。少承家学,稍长入诒善祠塾,师从孙衣言。光绪十七年(1891)中举,二十年(1894)中进士,后入苏州幕府。光绪三十一年(1905)出任江苏金坛知县。光绪三十三年(1907)调补上海宝山知县,颇有政声。辛亥后,解职赋闲居家。工诗文,尤擅撰联,著有《补学斋文钞》《补学斋诗钞》《补学斋联语》《补学斋梓余吟草》等。

    杨承孝(1848—?),字君述,湖北省襄阳人。民国十二年(1923)任瑞安知事,次年10月升任瓯海关监督,兼温州交涉员。知事是民国初期对县一级最高行政官的称呼。杨承孝在瑞安任职时,对地方乡绅名流颇为尊重,而他的政绩也得到大家的认可。此时,胡调元已赋闲居家多年,他早就认识杨承孝,现在在瑞安见到老朋友格外亲切,两人时有散步交谈、吟诗和韵,胡调元在《补学斋梓余吟草》里,写杨君述的诗就有十几首。

    “分坐肩舆出郭门”,“郭门”指城门,出郭门就出了城,说明那时礁石是属于瑞安城外的,礁石离县城有二十余里。出城走的是礁石江塘,就是沿着飞云江江塘走的。瑞安名士、慈善家洪守一曾捐资修建塌壤的江塘,他在《重修礁石江塘记略》里这样记载:“盖道路为人日夜所其用者,倘有塌壤当募资修砌也。邑西礁石至近城计二十余里,间段塌壤,道光十七年募资修整。守一捐银五十两不能成功,至廿九年都人怂恿,守一独力完竣,以告落成,往来便之。非云好义,略记修塘始末于此。”

    当两位名士走出城,来到礁石村地界时,出现在眼前的景色让他们惊诧:“姹紫嫣红花满村”“十里芳郊遍是花”。胡调元更是感慨,杨知事邀请我去的地方竟然是桃花源啊,“春来何事不繁华”“此行邀我入桃源”。礁石不仅景美,人也美,淳朴、善良、热情,“步履乐随田父饮”“主因好客酒盈樽”。礁石的桃花开满村,而村后的集云山也美得“雪消山脊争迎面,风定枝头竞吐芽”。此情此景,诗人不禁诗兴大发,“诗篇吟就野人家”。

    在胡调元笔下,礁石桃花村是名副其实的。

    近年来,锦湖街道打造“罗阳古邑·集美锦湖”,礁石集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田园风光,秀丽的山色于一体,建设“康养”未来社区,这与礁石的历史进行了很好的呼应,再现礁石桃花源将成为可能。

    期待“姹紫嫣红花满村”的礁石“康养”未来社区早一天到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最新闻
   第00004版:玉海楼
一部新发现的瑞安乡贤文学遗著
凤凰古道
礁石,曾是名副其实的桃花村
瑞安日报 玉海楼 00004 礁石,曾是名副其实的桃花村 ■林良爽 2023-5-2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