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3版:百姓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童心未泯著书忙
马邦城与他创作的少儿历史读物

    ■记者 陈良和 杨微微

    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记者走访了我市儿童文学作家马邦城。他的书桌上,摆放着厚厚一大沓新近出版的《中国传统修身故事绘本》,我们一边好奇地取书翻阅,一边倾耳聆听这位古稀老人一生矢志不渝、坚持创作少儿历史读物的动人故事。

    马邦城退休不久,父亲就去世了。他固守初心,一直坚持创作。此时,国内图书出版市场已发生很大变化,少儿出版社为追求规模效应,热衷于推出丛书和套书。马邦城也转变创作思路,曾提议编写12本历代帝王系列故事丛书,出版社方面虽已获准,出书计划却因市场效益考量夭折,最后只出版了《汉武帝刘彻》《宋太祖赵匡胤》两本书。

    思路决定出路,既然普及历史读物出书困难,马邦城便将更多精力转向乡土历史人物故事创作。其时,瑞安社科联正与《瑞安日报》协办副刊《玉海楼》,特开设“瑞安先贤故事会”专栏,要求他每周撰写一篇瑞安历史人物故事。事隔不久,《温州晚报》副刊主编池凌云也约他在《东瓯人文》上撰写“名公贤才”系列故事。都说文章是靠“逼”出来的,在此后两年时间里,马邦城孜孜不倦,奋笔疾书,分别在两处副刊专栏上刊登130余篇乡土历史名人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12月21日,《温州晚报》刊登的《驺摇晋封东瓯王》一文,还引起了时任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的关注。他在报纸文章旁做了有关纪念东瓯王的批示,此举极大提振了作者与编辑的信心,使专栏持续办了两年之久,直至报纸改版。有两个专栏文章作铺垫,马邦城积累了更为丰富的乡土历史人物资料与素材,在此基础上又集腋成裘,相继出版了《瑞安古代清官故事》《瑞安历史名人列传》两本书。

    2021年7月1日,是建党100周年。为迎接这个光辉的节日,早在2020年4月,《瑞安日报》就为马邦城开设了“瑞安英烈故事会”专栏,连续推出28位英烈的长篇报道,经报纸刊登和瑞安新闻客户端发布后,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和宣传效应,并在2020年度中国县市区域报新闻奖评选中获奖。因英烈中有多名是瑞中校友,在原瑞中校长陈良明的支持鼓励下,马邦城又补写了几篇,由该校单列出来,编印成小册子,供师生阅读学习。此举同样引发社会关注,《温州都市报》还就此进行专题采访报道。此外,马邦城另一本《风流满东瓯  永嘉学派人物故事》也已脱稿,即将付梓出版。

    童心未泯著书忙。“六一”儿童节前夕,由马邦城撰写文字说明、中国国际出版集团海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传统修身故事绘本》,终于与全国广大少儿读者见面了!该书分中、英文两种版本,共45册,将向国外推广发行,这也是马邦城献给孩子们的一份“厚”礼!

    家学渊源 文脉传承

    马邦城出身教育世家,祖父母与父母亲都是教师,祖孙三代均与文字结缘,家学渊源,书香文脉传承至今。

    祖父马翊中系晚清秀才,省文史馆员,毕业于浙江两级师范,在家乡长期执掌教席,温籍新闻界巨子赵超构、马星野均出其门下。祖母蔡墨笑,毕业于近代第一所官办女子学堂——天津北洋女子师范,曾任平阳县立女子小学校长多年。

    父亲马允伦幼承家学,上小学时就崭露头角,在叶圣陶主编的《儿童时报》上发表过文章,并以第一名成绩考入平阳中学。马允伦1949年浙江大学毕业后,一直在瑞安中学执教历史。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他就出版过多本少儿历史读物,并在各类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200余篇。1978年,他参加浙江省高考历史试卷评阅工作,目睹考生历史知识贫乏,痛心之余,深感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向青年一代传授历史知识是何等重要。于是,搁笔十年后又重拾初心,再次投入创作。就在这一年,他调至温州,参加全国重点科研项目《汉语大词典》编写工作,之后就留在温州师范学院任教,直至退休。在温这些年,他夜以继日,奋力笔耕,又连续出版了30多本历史读物,还把儿子马邦城也带上创作之路,其中有12本是父子俩联手合作的作品。

    马邦城生于1950年,从小受家庭文化熏陶,同样酷爱文史,擅长写作。1963年,他以全校最高分被瑞安中学录取,就学期间,曾在全校作文竞赛中获奖。1966年初中毕业时,遭遇变故,失去了升学机会。1969年赴黑龙江梧桐河农场支边,在那儿垦荒种粮,砥砺了好几年。回城后,在粮食部门基层厂(所)从事政工工作。马邦城虽然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但依靠刻苦自学,在职读完浙江省电大中文专业,其毕业论文《略论北魏孝文帝迁都改制》,被推荐发表在《浙江学刊》上,1989年被电大评为优秀历届生。1993年调瑞安报社工作,更是与创作结下不解之缘。

    子继父业 笔耕不辍

    马邦城与父亲合写的第一本书是《包拯审案》。那是1982年初,他正患病住院,久治不愈,心情郁闷。父亲从温州过来看望,说是有两家出版社同时约他写书,忙不过来,问儿子能否帮忙改写成故事。马邦城试写了好几篇,父亲看过后都挺满意。书稿寄北京中国少儿出版社后,果然得到认可,这使得马邦城信心大增,接下来更是一发不可收,父子俩又先后合写了《腥风血雨话当年》《戊戌变法的故事》《康熙皇帝故事》《中国古代改革家故事》等书。此外,两人还联手在《历史文学》《青年一代》《少年文艺》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多篇历史小说与故事,后来汇编成《韩世忠大战黄天荡》一书,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上世纪80年代,台湾与祖国大陆的民间文化交流日趋频繁,马氏父子的《包拯审案》等书,也随之传到海峡彼岸,引起广泛关注。台湾国语日报社还将他俩在大陆刊物上发表过的15篇历史纪实文学,结集成《读历史话英雄》(上下两册)出版。该书在台湾岛内反响强烈,多家媒体予以推介,并在台湾“好书大家读”评选活动中,荣获“优秀读物奖”。

    马邦城与父亲合作写书长达20多年,两人珠联璧合、优势互补、相得益彰。他俩编著出版的历史故事书,主要以青少年为阅读对象,最大特点就是历史结合文学,在科普读物的创作领域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他俩合写的作品,不仅通俗易懂,生动感人,还具有针对性。如《大义灭亲》《国君赏赐的箱子》等书,是专门为小学生“量身定制”的,故事短小完整,取材丰富,设题巧妙,语言更为浅显生动,娓娓道来,深受小读者喜爱。著名作家圣野先生曾就此评价说:“这些故事着眼点小,使孩子们能够看得见、摸得着,但所含的内容相当深广,寓深刻哲理于平凡事物中。”

    又如《古代少年英雄故事》一书,是华东六省一市共8家出版社协作组编的“小学教师丛书”中的一种。该书集中介绍了40位少年英雄故事,旨在为小学教师提供更多教学课件与素材。这些少年英雄的事迹感人至深,读后有助于青少年从小树立爱国爱乡、为国建功的高尚品德情操。

    除与父亲合作出书外,马邦城本人亦在《中国报业》《浙江学刊》《新闻实践》《浙商》等多种刊物上发表文章20多篇。1984年以来,他连续多次获瑞安市文联创作一等奖、金奖与优秀成果奖,两次获温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他曾任瑞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儿童文学学会副会长,温州市高层次人才联谊会副秘书长等职。

    童心犹存  新作迭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百姓事
   第00004版:最新闻
马邦城与他创作的少儿历史读物
瑞安日报 百姓事 00003 马邦城与他创作的少儿历史读物 2023-5-3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