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丽云
日前,我市召开全市深入实施三个“一号工程”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人才科创、企业上市工作推进大会。会上,浙江通力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业代表)、市经信局、市委改革办、市商务局、塘下镇(塘下新区)分别围绕企业上市,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高新区建设、大孵化集群发展交流发言,分享经验,望眼未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助力我市加快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在温州市乃至浙江省的经济发展大局中勇挑大梁、展现新作为。
通力科技
借助资本力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2017年到2022年的5年时间里,通力科技圆梦深交所,成功上市,开启了企业发展的新篇章。回望通力科技的上市历程,企业规范运作、业绩持续增长、产品创新、对接资本市场决心是公司成功上市的主要因素。结合公司一路走来的历程,与大家分享以下几点内容:
规范运作,加强自身建设,夯实内在基础。公司从准备上市初期,就树立了规范运作的意识,严格执行国家政策法规,不触法律底线,不打政策擦边球,确保公司经营合法合规,经得起公众监督。
业绩增长是基础,产品创新是保障。公司业绩、行业地位以及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是发行上市审核中关注的重点,公司要在规范的基础上,努力将业务做大做强,加强自身核心技术,提升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要持续推进最新技术的成果转化,以保证公司在行业内的技术地位,积极探索和提高行业的技术应用水平。
适合的中介机构是成功上市的良好助力。中介机构的声誉实际上是其整体实力的综合反映,良好的声誉是其内在质量的可靠保证。在企业改制、辅导规范运作和编制申报材料期间,经验丰富的中介机构人员可以发挥其专业特长,同企业共同发现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专业化解决,这能大大降低后续的工作难度、扫清上市过程中的障碍。
决心与信心是企业上市成功的保证。通力科技股东、管理层对企业上市、促进公司高质量发展具有深刻、统一的认识,将上市工作纳入公司的发展战略,专门为此成立了以董事长为组长的上市工作领导小组,从启动到上市的五年时间里,始终保持韧性和毅力,紧盯上市目标不动摇。
加强与政府部门、交易所的沟通。在上市过程中,通力科技得到了瑞安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主动与政府部门进行沟通、协商,争取政府部门在不触碰法律红线的前提下,为企业开辟上市绿色通道,给予企业支持,加快企业的上市步伐。
作为在瑞安成长起来的本土企业,通力科技的成功上市,既是企业发展的里程碑,也是瑞安机械行业产业升级的可喜成果。上市之后的通力科技将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以更加积极的面貌,积极拓展市场,推动企业持续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不断做强做大,为瑞安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市经信局
全力交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高分报表
今年以来,市经信局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扛起责任担当,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基调,紧盯指标任务,奋力推进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聚力打造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基地,全力推动我市工业经济迈上新台阶。
以数字经济为主抓手,培育发展新业态。做好“高质量引育”文章,争取全年招引落地亿元以上数字经济项目8个以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30%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做好“创新性变革”文章,争取培育嵌入式软件产品企业30家以上,新增制造业“云上企业”25家以上;做好“数字化转型”文章,实施百企智能化改造,争取全年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240个,培育未来工厂1家,新增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3个以上,新增工业机器人380台。
以项目投资为主抓手,催生释放新动能。实施“增资扩产”工程,全面实施“数据得地”供地改革,完善“增资扩产”项目过堂会机制、双周协调会机制和挂钩联系机制,加快解决亿元、5000万元以上高成长无自有用地企业用地需求,争取全年供地1500亩以上,制造业投资增长15%;实施“空间优化”工程,全年整治低效工业用地1800亩以上,完成老旧工业区拆除900亩,拆后供地700亩,开工90万平方米;推动“重塑再造”工程,迭代升级产业链链长制“十个一”机制,全力推进传统制造业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实施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2项以上,新认定首台套产品3项以上。
以企业培育为主抓手,起笔书写新答卷。开展“专精特新”培育计划,建立企业“梯队式”培育库,争取全年新增单项冠军企业(产品)1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5家,新增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家、省创新型中小企业100家;开展“升规稳企”成长计划,确保全年完成净增“小升规”企业160家标线、冲刺220家高线;开展“助企纾困”帮扶计划,搭建“瑞企通”疑难问题化解督办数智平台,打造疑难问题化解督办全流程闭环化解服务,确保全年企业问题化解率达95%,为企业减负20亿元。
会后,市经信局将深入贯彻落实本次大会精神,以最坚决的态度、最迅速的行动、最有力的举措,全力交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高分报表,为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总体工作贡献经信力量。
市委改革办
再创瑞安发展环境新优势
作为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的牵头单位,市委改革办将始终紧绷“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责任意识,主动担当、奋楫争先,推动我市营商环境再优化再提升,再创瑞安发展环境新优势。
市委改革办将做好统筹协调,体系化构建工作架构。全面承接温州“一号改革工程”“155N”体系架构,加快构建上下联动、高效协同的工作格局,狠抓体系规范建设、议事决策机制、五大专项行动。
做好纲举目张,系统性推进改革落地。靶向发力、精准施策,从众多任务、指标中突出重点、抓纲带目,推动“一号改革工程”落地见效。抓好指标进位,协同发改等部门一起抓好营商环境“无感监测”、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办件高质量“一网通办”率、跨部门联合双随机监管率、“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综合评价指数、营商环境事项一次性化解率等5项晾晒指标;抓好清单落实,根据“一号改革工程”实施方案提出的目标值、任务书、作战图,梳理完善我市37项203条改革举措,组织协调“1+5专项小组”,抓好组织实施,特别是要抓好惠企政策精准兑现、审批服务便捷高效,推动方案落地落细;抓好改革举措落地,抓紧抓实我市突破性举措清单,加快推进优质工业企业“数据得地”、企业疑难问题“一键解忧”等重大改革,不断提高企业的获得感。
做好动力重塑,机制化推进争先创优。积极主动介入,加强督察问效,强化成果激励,以企业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着力构建凝聚活力、激发动力的争先机制。
下一步,市委改革办将认真贯彻本次会议精神,全面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升级版,为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工作作出更大贡献。
市商务局
坚决打赢外向型经济发展主动仗
今年以来,商务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推出全员攻坚硬核举措,牵头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迅速推进“百企出海抢订单”行动,奋力推动开放型经济“一季稳、开门红”。
我市将聚焦高水平开放,打好高质量发展组合拳。积极拓市,在落实争订单拓市场上“亮快招”,重点组织20场境外展,参展企业达300家以上,并引导服务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帮助企业开拓“一带一路”市场;聚焦创新,在加快外贸转型升级上“推新招”,大力发展以数字贸易为核心的新业态新模式,探索发展“市场采购+跨境电商”新模式,全年实现跨境电商综试区出口额9亿元以上;优化机制,在开展多样化招商上“出实招”,完善重点外资项目服务保障机制,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全年实现实际利用外资1.1亿美元以上。
聚焦双循环扩展,打造内外联动区域枢纽。做强总部经济,推动内外融合发展,积极探索总部企业梯队培育机制,全年累计新增企业(机构)总部数量达15家以上,加大贸易类总部经济建设,全年新增贸易额100亿元;推进区域合作,优化市域开放格局,持续推进温瑞一体化发展,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行动,推进科技资源共建共享;聚力内畅外联,构建现代物流网络,加快打造瑞安深水港建设,积极招引优质货代企业,加快“义新欧”班列作业平台落地实施。
聚焦制度型开放,实施体系化改革优环境。推动“大风险防范”建设,提升涉外法治体系和法律服务水平,深化金融领域改革,提升金融业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贸易便利化,提升贸易投资合作水平。
下步,我市还将全力巩固通关时效压缩成效,持续释放RCEP政策红利,加强AEO高级认证企业培育,完善进出口领域诚信体系建设。同时,进一步畅通商务人员出入境渠道,对接企业需求,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积极助力我市涉外企业“走出去”。市商务局也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确保开放指标进一步提升,外贸结构持续优化、开放制度逐步完善,坚决打赢外向型经济发展主动仗,交出创先先行的高分答卷。
塘下镇
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
塘下将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大场景,对照市委深入实施三个“一号工程”,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统筹抓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人才科创、企业上市等工作。
塘下将大抓产业集群提档升级,让转型动力更加澎湃,围绕汽车关键零部件核心产业群,全力以赴拼好“园区经济”“总部经济”“链主经济”三大“特色经济”。对标未来园区最高标准,谋篇布局瑞安高新区、“万亩千亿”、汽车智配小镇三大主引擎,规上工业产值力争突破260亿元;开工建设30亿级乔路铭总部大楼,加快启动塘下总部经济园,谋划推进海外工业园,让企业根脉“留下来”、枝叶“散出去”;坚持外拓内育、靶向盯引,全力实现赣锋锂业、戈尔德两大链主项目年内落地,高规格打造智能物流中心等上下游精品配套,全力实现补链强链延链“三链融合”。
大抓创新驱动主体培优,让企业活力更加充沛,实施“创新提能”八大工程,释放科创潜能,深化数字改革,加大人才引育以超常力度建设科技人才强镇。积极承接长三角国家级孵化器运营商,建设总面积8万平方米的智能汽车科技园,打造全市大孵化器示范标杆;探索“头部企业+科创平台”创新联合体模式,迭代升级“工业互联网产业大脑二期”,争创省级数字化改革样板;引入落地温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加快建设300套人才公寓和3万平方米保障性租赁住房,吸引落户大学生人才3000人以上。
大抓空间焕新亩均领跑,让增长潜力更加强劲。启动全域空间“大腾挪、大整治”五年行动,擦亮三大“金字招牌”,打造“亩均效益”标杆镇、“专精特新”示范镇、“营商环境”最优镇。全年盘活低效工业土地500亩,完成宏冠、森兴等5家重点企业千亩征地组件;实施雁阵式企业梯队培育,保姆式护航科腾、胜华波等本土龙头企业过会上市,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5家、规上企业80家以上;依托全市首个镇级企业服务中心,构建企业“有事无事来中心、赋能发展找中心、解决问题在中心”的服务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