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是宝贝,都能向阳生长,不以能否考上名校来评判”“孩子成长需要温馨和悦的家庭氛围、健康激励的校园环境、严慈博学的引领师长”……日前,瑞安市滨江中学召开七、八年级学生家长会,特邀相关教育专家为学生家长作题为《今天,我们该如何与子女一起成长》的讲座,引发了学生家长与老师的热议。
“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人生梦想的是父母,为孩子启航梦想的是老师。”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两个世界,家长和老师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人物。在引导孩子健康成才这条路上,老师和家长应心存敬畏,携手同行,一起做好孩子的引路人。
何谓敬畏?对谁敬畏?这是一道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考题。对老师而言,敬畏是由敬而生的尊重,是一种行为准则、一种人生态度、一种为师前提。心存敬畏,就要有对教育本质规律的尊重,就要有对学生生命个体的尊重,就要有教无止境、学无止境的胸怀。假如只善于把分数当教条,只教书不育人,把孩子培养成考试机器,这不是教育的初衷,也违背了教育的本质规律。
唐代韩愈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可复制的存在,老师要善于挖掘不同孩子的特质,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分类引导。老师对于孩子们的错误,多些耐心,少些斥责。老师要以开阔的视野、博大的胸怀、专业的素养,率先示范,立德树人。因为比起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正向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更为重要。
“爱子,教之以义方。” 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做事,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家长更应心存敬畏,与孩子一起成长。敬畏什么?敬畏孩子在发育成长中的天性,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正常诉求。生活里,父母的身教往往比言传更具说服力。父母的行为影响孩子的一生,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有人说,最好的教育,一定是宽严并济、奖罚分明的;最好的老师,一定是既管且教、严慈共体的。老师与家长的合作,是教育孩子最强大的合力。所以,家长和老师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是一种战略合作关系。
那么,老师与家长如何同向而行?唯有心怀敬畏之心,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同心成为“一条战壕里的战友”,才能达到“1+1>2”的效果,真正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陪伴和激励孩子向上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