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正值升学季,校园中青春无邪的孩子们正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期许迈向人生新阶段。而此时,互联网上两则涉及校园霸凌的新闻显得尤为“刺眼”。一则发生在山西,6月9日,山西省襄垣县第三中学一名女生遭遇校园霸凌,网络视频显示,几个人轮流对受害女生进行掌掴,即使女生嘴唇出血仍不肯放过。另一则发生在北京,6月11日,网上流传一段疑似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生拍摄的视频,拍摄者表示自己制止校园霸凌时,遭到三名女生辱骂围堵,而且他称这已不是她们第一次实施霸凌。
两则新闻在网上发酵,校园霸凌再次成为舆论焦点,人们普遍认识到这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霸凌行为不仅影响受害者的身心健康,也影响施暴者的道德修养,甚至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影响如此恶劣,为何屡禁不止?原因恐怕涉及法律、教育等诸多层面。
目前,两起事件均有进展。襄垣县教育局对涉事学校校长、副校长等相关责任人分别作出停职检查、免职处理,并成立工作组对学校日常管理、安全工作进行全面整顿。北京政法职业学院给出官方回应,称初步查明是因值日安排事宜发生言语冲突,当场已经调解结束。而涉事学生李某事后将视频片段发至网上,学生张某等人已报警。现公安机关正在依法调查处理。
校园霸凌屡见不鲜,虽然具体原因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当某些学生动辄逞凶斗狠,甚至以虐待凌辱他人为乐时,暴露出的都是法律意识淡薄以及对生命的藐视。遗憾的是,当前我国针对保护青少年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义务教育法》都未明确界定校园霸凌行为,立法缺失的漏洞让校园霸凌事件有了频发的可能,即便“严惩”也失了法律震慑力。
而对教育而言,校园教育的作用不仅仅是教授知识这么简单,更为重要的是,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进而热爱生命。家庭教育也同样重要,家长也应告诫子女在“不被欺负”的前提下“千万不能欺负他人”。
霸凌虽是个案,但从维护学校秩序、维持社会和谐、保障学生利益的角度出发,学校管理者不应简单归因于个人行为,更应该反思个案背后的成因和背景,家长们在关心孩子成绩的同时,也应尽力配合学校一同为孩子补上生命教育这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