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成成 通讯员 张定)进入7月,意味着即将进入酷热的三伏天,炎热、潮湿天气利于病原微生物生存繁殖,蚊虫、苍蝇等病媒生物也进入活跃期,易发生肠道传染病、细菌性食物中毒、蚊媒传染病和中暑。市疾控中心提醒,炎炎夏日,市民要做好防暑降温措施,还要预防食物中毒及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此外,随着暑假的来临,外出聚餐、游玩机会增多,家长还应注意防范少年儿童意外伤害。
高温天气谨防中暑
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除高温、烈日暴晒外,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是引发中暑的常见诱因。
专家提醒,遇到高温天气,应尽量避免在室外参加体力劳动或较为剧烈的体育活动,外出时请戴好遮阳帽、太阳镜和太阳伞等。平时要保证充足睡眠,多喝水,多吃水果和蔬菜。不要在正午太阳直射时进行户外作业,户外作业时间不要太长,要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水分和休息。如果出现中暑症状,例如大汗淋漓、神志恍惚,要及时降温解暑。外出时宜穿宽松透气性好的浅色衣服,并戴防护眼镜和遮阳帽,随身带上必要的防暑药物如清凉油、人丹、风油精等;活动应放慢速度。饮食以清淡为好,多食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B、维生素C的食物,及时补充水分。
如果高温下发生昏迷的现象,应立即将昏迷人员转移至通风阴凉处,用冷水反复擦拭皮肤,并立即送医院治疗。
注意卫生预防食物中毒
天气转热后,许多人喜欢晚上结伴出去吃夜宵,平时在家也不爱开火做饭。市疾控中心提醒有这样饮食习惯的人,请警惕肠道感染。
近年来,我市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疫情总体平稳,但造成肠道传染病流行的潜在因素依然存在。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目前已逐渐进入霍乱、伤寒、痢疾等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存在疫情发生的风险。因此,请大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预防是关键。
专家还给出了预防肠道传染病的“九字真经”:吃熟食、喝开水、勤洗手。一旦出现肠道传染病症状应及时就医,若家庭成员同时出现相应症状,也需及时就医。
暑期游泳注意安全
7月份,暑期来临。由于未成年人安全意识相对薄弱、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容易出现意外事故,家长应加强对未成年人暑期安全教育,以免游泳、嬉水时发生溺水事故,同时注意交通安全,防止其他意外伤害的发生。
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未成年人要学会自我防护,比如不要去池塘、水库等水体情况复杂的地方游泳,游泳前要充分热身,避免抽筋,也不要在空腹或饱腹状态下游泳。
万一发生意外,应该如何自救?疾控专家列出了两条可行性建议:在游泳或嬉水过程中如果出现抽筋等不适反应,应该尽快上岸;发现同伴溺水,千万不要盲目下水施救,要及时拨打救援电话或呼叫周边的成人帮忙施救。
此外,专家呼吁,每个人最好能掌握必要的急救方法,如落水者救上岸后,应立即开放气道、控水,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尽快送往就近医院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