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10版:复刊30周年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瑞安市民政局
找准现代慈善新支点 助力共同富裕
瑞安市玉海社工站兰小草志愿服务队在忠义街社区开展医疗志愿服务活动
社工链接公益慈善资源,精准解决贫困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记者 杨微微

    2022年募集社会捐款10522万元,走在温州前列,支出善款8207万元,惠及群众10余万人次;华峰集团、郑品海蔡建霞夫妇荣获第七届“浙江慈善奖”,市慈善基地再次被省民政厅授予“浙江省示范性慈善基地”称号;《赶考共富路上的慈善温度》获民政部官网采纳推广……近一年来,瑞安市慈善工作成绩喜人。

    近年来,瑞安在聚力“瑞有安善”慈善品牌建设,营造“人人向善、人人慈善”浓厚氛围方面,创建了怎么样的慈善模式?搭建了怎样的慈善平台?构建了什么样的慈善网络?一起来看看瑞安慈善的台前幕后。

    “一站式”平台   聚集慈善力量

    慈善基地作为慈善服务平台,是衔接政府、慈善组织及服务对象的枢纽型载体。瑞安慈善基地,吸纳30余家公益慈善组织入驻该基地,组团开展慈善服务上千场。近两年连续被浙江省民政厅授予“浙江省示范性慈善基地”称号。

    是什么样的力量把这些慈善组织团结在一起?瑞安市民政局充分发挥慈善基地“孵化器”的作用,探索实践“党建+慈善”模式,成立红社智库联合党支部,以党组织优势激发慈善组织发展活力。2022年以来,通过该基地的引领作用,共培育慈善组织5家,全市慈善组织数量增加至14家,其中市荣光公益基金会计划5年注入资金5000万元,幸福锦湖社区发展基金会是温州首家社区发展基金会,市松城爱心社成立伊始定向募集资金671万元用于教育事业。

    慈善之家项目逐步向欠发达地区延伸,积极动员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捐资捐物,累计共募集善款343万元。去年,新设立湖岭、陶山、高楼、平阳坑、林川、芳庄、曹村、桐浦8个分站,合计为全市4204户困难家庭提供每户每年1000元的免费物资,保障其基础生活,惠及群众超万人次。

    项目细分  搭建精准帮扶慈善平台

    民有所需,我有所为。为满足群众多维度需要,市民政局积极推动慈善服务、慈善资源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

    联动“扶贫”促进共同富裕。运用“五社联动”工作机制,统筹整合“政府+社工+慈善”三方资源,引导各乡镇(街道)社工站、慈善资源助力“真爱到家·救助服务联合体”建设。2022年,全市23个乡镇(街道)已实现“社工站+助联体+慈善分会”实体化运行,建成社区“社会工作室+慈善工作站”102个,构建完成市、镇街、社区三级联动平台。2022年至今全市社工站共整合各类资源价值513万元,精准帮扶困难群众10余万人次。

    就地“扶志”助力乡村振兴。瑞安的西部地区以山区为主,经多次考察调研,慈善总会和慈善基地联合开展“农业造血”项目,结合梅屿、顺泰等专业合作社的土地资源、生产优势,扶持有劳动能力的困难农户开展农业生产,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2022年,累计投入助农资金120万元,带动2300多户农户实现每年每户增收5000元目标;市侨爱红十字会开展“百侨助百村”活动,发动侨胞捐款126万元用于家乡基础设施建设。

    对症“扶康”点燃生命曙光。尽管近年来随着医疗保障的不断完善,报销比例不断提高,但部分群体仍存在因病致困的现象。市慈善总会牵头“大爱瑞安·净血护肾”活动,累计投入180万元帮助432名“尿毒症”患者切实减轻费用负担。依托红十字“生命再造”项目,目前,顺利实施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和3例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让多位患者重获新生。2022年,全年发放助医款23.85万元,采样登记入库造血干细胞志愿者222例,完成率达148%,登记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607例,完成率达202%。

    创新“慈善+”  慈善模式百花齐放

    “慈善+金融”。慈善事业日趋成熟,慈善模式也在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瑞安慈善挖掘出多样化慈善资金募集路径,开拓“慈善+金融”模式,2022年晟亿市政出资101万元建立“共同富裕”慈善信托,为当时温州单个最大金额慈善信托,今年我市荣光公益基金会出资200万元建立荣光共同富裕慈善信托,助力我市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咸鱼咖啡”筹设省内首个青年创业慈善信托——“咸鱼咖啡助力困境青年创业慈善信托”,帮助处于困境的年轻人实现“咸鱼翻身”。

    “慈善+咖啡”。做公益不分先后,做公益更不分年龄。今年市民政局与我市本土咖啡品牌“咸鱼咖啡”,签订为期三年的“瑞有安善·慈善咖啡”助力困境青年创业公益项目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出“慈善款”咖啡,拿出该款咖啡营业额的5%用于慈善,并依托线下咖啡连锁销售门店,共同搭建实体化慈善活动平台,打造全市慈善打卡“新地标”,引导更多青年了解、关注、参与慈善。

    “慈善+老年食堂”。让老年人“老有养、食无忧”,市民政局充分发挥民间资本雄厚的优势,鼓励和引导爱心企业、社会组织、爱心人士等社会公益慈善力量参与老年助餐服务。2023年上半年共建立慈善老年食堂3个,投入善款160万元,其中崇德慈善老年食堂慈善资金投入超过百万元,曹村雨花敬老家园是我市首个由社工机构参与运营的老年食堂,通过专业社工入驻以及老年助餐义工团队的协助,并通过发动社会慈善力量参与,形成“慈善+社工+义工”新型运营模式,市荣光公益基金会出资50万元设立荣光老年食堂专项基金,用于资助我市老年食堂建设和运营。

    “慈善+地名”。慈善自古有之,各种慈善行为、故事,也会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痕迹,其中地名即是一种记忆。今年,市民政局创新“慈善+地名”,委托我市的专家、学者收集、整理、宣传我市地名背后的慈善故事,让市民通过认识身边的慈善地名知晓慈善、参与慈善。目前首轮已经收集包括敢心桥、飞云渡、新渡桥等慈善地名54个。

    “慈善+医疗救助”。慈善医疗救助是医疗保障体系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防范化解低收入家庭因病致贫返贫风险,今年市医疗保障局在市红十字会设立“医保暖心·共富基金”,并积极动员机关、企业和医疗机构开展慈善基金募集,目前共募集医疗救助善款超过380万元,第一批慈善救助低收入家庭成员共计30人,救助支出28.7万元。

    智慧暖心  持续擦亮“瑞有安善”名片

    数字化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表征,对于公益慈善事业来说,数字化转型同样重要。依托省民政厅“浙里有善”子场景建设,瑞安慈善探索“指尖公益”慈善模式,完善捐钱、捐物、“食物银行”线上慈善捐赠流程,创新推出“资源”捐赠,将捐步数、捐阅读、捐服务等纳入慈善覆盖范围,实现社会各层面慈善力量的有效汇聚。

    由多家单位于2021年联合发起的“云江助学”项目,作为温州市重点自建应用接入“浙里办”,具备在线办理、实时查阅、部门联审、镇街贯通等功能,实现申请对象受助“零次跑”。推进困难群众“医疗救助一件事”改革试点,建立主动发现、动态监测、信息共享、慈善募捐、精准帮扶机制,实现医保纾困线上联办,打造防范化解因病致贫、返贫长效机制。

    志愿者队伍犹如一道道光,点亮了城乡的每个角落。在市民政局、慈善总会的指导下,慈善基地、慈善之家构建的慈善服务矩阵,更是凝聚了一批“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慈善志愿者队伍。截至2022年底,全市有各类志愿服务队伍216支,注册志愿者达27.5万人,全年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活动1.5万余场,参与志愿者超9万人次,服务群众超50余万人次,服务时长达72万小时。一系列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实现慈善供需精准对接,形成一队伍、一特色、一亮点。

    近年来,瑞安市紧扣现代慈善助推共同富裕主基调,持续探索现代慈善事业体制机制创新,持续擦亮多元、精准、智慧、暖心的“瑞有安善”现代慈善金名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复刊30周年特刊
   第00002版:复刊30周年特刊
   第00003版:复刊30周年特刊
   第00005版:复刊30周年特刊
   第00007版:复刊30周年特刊
   第00008版:复刊30周年特刊
   第00010版:复刊30周年特刊
   第00011版:复刊30周年特刊
   第00012版:复刊30周年特刊
   第00013版:复刊30周年特刊
   第00014版:复刊30周年特刊
   第00015版:复刊30周年特刊
   第00016版:复刊30周年特刊
   第00017版:复刊30周年特刊
   第00018版:复刊30周年特刊
   第00019版:复刊30周年特刊
   第00020版:复刊30周年特刊
   第00021版:复刊30周年特刊
   第00022版:复刊30周年特刊
   第00023版:复刊30周年特刊
   第00024版:复刊30周年特刊
   第00026版:复刊30周年特刊
   第00027版:复刊30周年特刊
   第00028版:复刊30周年特刊
   第00029版:复刊30周年特刊
   第00030版:复刊30周年特刊
   第00031版:复刊30周年特刊
   第00032版:复刊30周年特刊
找准现代慈善新支点 助力共同富裕
瑞安日报 复刊30周年特刊 00010 找准现代慈善新支点 助力共同富裕 2023-7-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