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白帆 记者 金汝
财会监督是依法依规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个人的财政、财务、会计活动实施的监督。今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
如何做好中央“两办”点题的财会监督工作?6月26日,在全市国企改革动员会暨财政审计税务工作会议上,市委副书记、市长秦肖明确作出重要指示:“财政局牵好头,有关部门抓好对主管、监管行业系统和单位财会监督工作的督促指导,进一步完善现代财会监督体系。”
近年来,瑞安市财政局不断加大财政、财务、会计等重点领域监督力度,去年创新推出“检查内容清单化、检查对象样本化、整改范围系统化”的“全科式”体检,穿透式检查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139家,并重点审核1000万元以上的预算项目164个,涉及财政资金84.51亿元,审核绩效指标818条,提出意见168条。
今年,该局进一步健全“大监督”融合应用新机制,制定“财会监督年”活动方案,围绕六大主题任务,结合审计屡审屡犯、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等关键环节与问题,明确全年监督检查计划31项,重点聚焦民政系统“全科检查”、农机购置补贴检查、代理记账机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等事项,为忠实践行“八八战略”、以“两个先行”打造“重要窗口”保驾护航。
数据赋能 提升财政主责监督质效
当前,财会监督对象广泛、特点各异,而且在运营管理中普遍实现了数字化、信息化。互联网时代,必须加快建设监督智能化平台,加强大数据在财会监督中的应用,逐步提升财会监督的综合效能。
瑞安市财政局充分运用大数据和信息化手段,积极探索财会监督信息化建设路径,迭代升级“财政数据分析平台”2.0,实行“一库集成”财政经济数据、“一站监控”财政收支风险,今年增加预警分析模块,嵌入“疑点库、问题库、分析库、档案库”功能,以“红橙黄”风险等级收支运行智管预警规则为基础,对照财政业务文件的重要条款,从实际工作中的案例和问题中提炼数据特征,先行梳理“事后监督”预警规则11条,将疑似不规范的支付业务预警信息转入疑点库,由业务科室推送给主管部门业务人员处理,制定整改计划,限期完成整改。
同时,该局迭代升级瑞安政府投资智控平台,率全省之先合并政府投资项目库与项目评审系统,贯穿项目立项、资金支付、项目审核、中介考评等全环节,建立“事前控制—事中监管—事后分析”全周期监督体系,实现项目全流程跟踪监控、智能高效监督。目前,平台已接入全市项目超2000个,涉及总投资金额超3000亿元。
该局还在温州地区率先上线“浙里基财智控应用”,打造“数据多源、纵横贯通、高效协同、监管闭环”的基层财政安全风险智控应用场景,提升乡镇“三资”管理服务水平。
强化履责 提升部门依责监督实效
“业务负责人获得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从事三年以上会计工作的相关资料,麻烦出示一下”“这家企业的会计代理资料,麻烦提供给我们看看”……日前,市财政局执法人员随机抽查10家代理记账机构,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审查业务承接规范性、机构保持设立条件等执业信息。
目前,全市现有登记在册代理记账机构102家,为1.3万余家经营主体开展会计相关业务代理等服务。如果代理记账机构操作不规范、会计质量差,将影响会计行业乃至整个经济秩序。为此,市财政局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全力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去年,该局已按规处理69家未取得代理记账行政许可证的机构。
同时,该局健全信息沟通、线索移送、成果共享等横向协调联动机制,积极探索财审联动、纪财联动等监督贯通机制,联合市审计局、纪检部门开展限额以下政府投资项目检查、镇街财政财务管理检查等行动,提高财会监督震慑力。尤其是对检查结果存疑较大的案件,强化部门依责监督实效,严密财会监督链条。今年,该局向税务部门移送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线索,经进一步延伸核查,对4家企业拟补缴税款近80万元。
队伍培育 提升单位内部监督成效
日前,市财政局组织举办“空中讲堂”,财会监督人才库成员线上学习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小企业会计准则等财会知识。培训会上,指导老师以加强财会监督为切入点,以实操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系统讲解相关政策规定、注意事项等内容。
这是市财政局扎实推进财会监督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该局强化财会监督素质培训,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敢于担当的高素质财会监督“铁军”:线上联合会计学会举办“空中讲堂”,线下开展会计高端论坛,邀请高校专家学者为企业负责人解读最新热点政策,全面提高财务人员履职和监督能力。
为加大财会监督人才挖掘培养力度,该局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基本情况展开调研,择优吸纳21位业务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优秀财务人员充实财政监督人才库,与财政局业务骨干组成检查小组,参与监督检查工作。
同时,该局借助市普法办、市融媒体中心等部门力量,举办“监督亮剑护航财会清朗”主题财会知识有奖问答,向市民普及财会相关知识,营造良好的财会监督舆论氛围。